我们经常用“画饼充饥”来讽刺一件事物的遥不可及和一个承诺的不靠谱,但是在视觉心理学中,它其实并没有那么多贬义,它甚至代表了一种最常见的心理现象,代表了我们每个人向视觉感受妥协的那些时刻。不信?那咱们来数一数。
当你对自己的工作待遇不满,或者对现在的工作压力感到撑不住时,你去找老板谈判。他对你说,最近公司有点困难,但是你的贡献我们都看在眼里,到年底的时候会给你加薪百分之三十左右,请你体谅。你会怎样做呢?
当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你和爱情长跑中的男友提及此事,他对你说,最近工作太忙,实在没有时间办婚礼等诸多事宜,可不可以等到什么时候闲下来,大家再去谈?你又会怎么做?
你看上一件漂亮的大衣,但是当时还没有发工资,于是你对自己说,不要紧,月底发了工资再来买吧。你后来真的去买了吗?这买不买,还要紧吗?
我们的生活里其实充满了这些画饼充饥的时刻,这是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平衡机制——让我们不会被失望击垮,不会为欲望发疯。当下没有办法满足的,我们就在心里给自己找一个平衡点来安慰自己——无论是用真实的眼睛看着,还是用心里的那双梦想之眼,我们盯着那块被画出来的饼,那么诱人,那么充满希望。于是,我们便会和自己说,不要紧,他不是说过段时间会好的吗?没关系,到时候我再买就好了。在这种时刻这个“饼”是可以充饥的,至少可以替我们抵挡住一时的不满、一时的冲动和一时的负面情绪,甚至可以激发出我们更多的热情来面对生活的现状。
这是为什么呢?
这在视觉心理学当中是这样进行阐释的:对于沉浸在苦闷或者焦虑中的人而言,空想和想象会对大脑产生一种刺激,这对于安抚负面情绪往往有着神奇的效果:你在脑海中勾勒出幻想的美好愿景,并且笃信它会实现。根据人的习惯性思维,你慢慢就会沉浸在迟早有一天它会实现的情绪中,在潜移默化中,它就对你的心理起到了调节作用。
所以“画饼充饥”其实是很有心理学依据的。暂时得不到的,我们也要能看到。而能看到的,就能产生足够的动力——我们就是这样依赖视觉,我们的视觉就是这样一次次催生又哄着欲望。
这种视觉心理归根究柢是一种心理代偿,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代替补偿的意思。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阐释,大家更容易明白,代偿原本是指人体固有的一种自我调节功能。例如,当某一器官的功能或结构发生病变导致一些细胞死亡或不能工作时,原器官健全的部分或其他器官就会自动来代替它,以补偿它的功能,就像肾病患者失去了他的一颗肾脏时,另一颗肾脏便会自动启动。
在心理学里,当你对生活中某样事物或者情感产生欲望,但由于现实条件一时无法实现时,你就会在心里幻想出已经得到它的结果,又或者假想出另外一种欲望来取代它。
用画饼的方式让自己看到一种希望和前景,或者看到其他更好的东西,这样的代偿在短时期内是有促进情绪恢复和平衡的作用的。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无论是物质需求还是情感渴望,都需要坚定顽强的信念来支撑。例如我们处于人生低谷时,积极情绪越多,成功率也就越大。反之,如果一开始就放弃了,前途也许就黯淡了。比如在地震、矿难事故中等待救援的人们,如果保持坚定的信念,就能大大增加最终获救的机会和希望,这就是“画饼充饥”的积极作用。
在我们不能获得及时满足的情况下,能看到希望,总还是好的。所以,当你自己,或者身边人遇到挫折,暂时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时,你不妨尝试着在他眼前“画一个饼”。
有时候,人的心理就是这么简单微妙,只要能看见,便能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