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看的一期相亲节目中有一位引人注目的男嘉宾,他一上台,就得到底下几组家庭的喜爱,随后的表现也令人满意,但在最终选择环节,他却对那个女孩说: ▼
“对不起,我不能和来自单亲家庭的人结婚。”
试想有一天小花长大后跟我说:“妈妈,我男朋友是来自单亲家庭的,你能接受吗?” 我想我在意的点不是这个男孩子是否父母离异,无论是来自单亲还是双亲家庭,我都会更关注他的成长环境和心理成长是怎样的。
我也能理解有很多父母会避免孩子的另一半来自于单亲或离异家庭,虽然不是绝对,但相对而言,拥有健全原生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幸福概率或多或少还是会大一些的。
单亲家庭≠心理问题≠未来家庭不幸福
单亲/离异家庭的孩子总被贴上各种标签。
“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就缺失了父母一方的爱,情绪会不稳定,你以后要少跟这样的人接触。”
“家庭教育太重要了,我家的小孩,长大后可不能找来自单亲家庭的另一半。”
“父母离异的小孩心理多少都会有点不健全,跟他在一起会很辛苦的。”
他们说,不与单亲家庭出身的孩子组建新家庭,是一种可以降低并避免家庭风险的手段。
因为这些家庭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一段足够亲密、坚定的家庭作为有力支持,在面对自己今后的婚姻生活中,比较容易对婚姻失去信心,不太容易维持一段良好且持久的关系。
单亲家庭或是父母离异的孩子总是被人贴上负面标签,“不要跟单亲家庭的人结婚”本身就是一种偏见。
童年家庭关系不好的孩子其实更不想走父母的老路。
戚薇在2岁时父母离婚,之后便和母亲相依为命,但是母亲并没有给予她双倍的爱,会因为学习和练琴等等小事对她大打出手,最严重的时候,母亲会直接把小提琴往她身上砸。
由于自己不完美的原生家庭:父母离异以及后来成长中的“棍棒教育”,戚薇在感情和家庭上有了更明确清晰的选择,她想要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可以生活在爱与被爱之间。父亲的缺失,并没有使她失去对异性的辨识度和对婚姻的信任感。
现在的戚薇很幸福,与李承铉结婚了多年,但他们的相处模式依旧像热恋期的情侣一样,两人的女儿小Lucky也是圈粉无数。
据社会学家调查,一个孩子是否能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是有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组成的。
家庭的瑕疵,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陈学冬从小父母就离异,被判给爸爸后,一年只被允许见妈妈一次,带他长大的是大姨。对于爱情观,他说:不敢恋爱,怕自己给小孩造成问题;不敢组建家庭,怕像妈妈一样会失望。
在这样家庭环境下成长的陈学冬,习惯性低自尊:格外敏感,不相信别人,怕对方会离开,不敢任性。
早期的生活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心理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出于生存的本能,人都会主动地去适应周围的环境,并模仿和熟悉父母生活的样子和相处模式,并把这一种形式无意识地带到了自己成年后的人生中。
童年的阴影会伴随一个人一生。其实,不止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即使是和睦的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磨难与挫折,多数来自于家庭、父母的教育等等,这才是造成性格的差异与缺陷的原因。
父母婚姻完整的家庭未必就是给了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家庭中给孩子带来的负面情绪伤害才更大。
对孩子成长而言,真正有杀伤力的,不是ta是否单亲,而是ta身处的家庭环境。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家庭战火连天,虽然表面上家庭完整,但底下却藏着恐惧与不安,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极易让孩子内在安全感不足,就像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过,我女儿小花曾写下最不喜欢的事是“不希望爸爸妈妈吵架。”
在一项对于离异家庭儿童的调查中发现,最终影响孩子成长的是他们受到的养育质量,而不是数量。也就是说导致了孩子人格心理不健全的根本原因是来自于家庭的低质量养育水平、高发的家庭冲突事件、以及来自于监护人的心理状况等等,而不是单亲家庭本身。
单亲只是现象和背景,不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在从家庭中得到温暖、冲突、压力、幸福程度等方面,双亲和单亲的孩子没有显著差异。
在家庭中得不到爱会使得孩子失去爱的能力,有一种说法叫“爱无力”综合征,在将来自身会在感情问题上带来很多困扰;反过来说,接受过多来自父母爱的孩子,会出现“妈宝”的现象,凡是都听妈妈的、妈妈说的什么都是对的……给人带来没主见、没自信的印象。
如今家庭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家庭结构对孩子的影响很小,重要的是一个人从小被养育的质量,和孩子自我治愈的能力。
家庭的目的是培养出高价值感的孩子
孙俪在她12岁时,父母就离婚了,父亲从未管过她们,在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同时,对父亲的恨意也日益增加。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孙俪依旧活成了一个很阳光的人,她知性、从容、热爱生活,从她的身上我读到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在家庭中,她是个好妻子也是好母亲,与邓超的9年婚姻,甜蜜如初,两个孩子也在父母之爱下快乐地成长。
2月8日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
培养一个孩子,我们要使用养育质量高的方式。
我的一位闺蜜自己带孩子7年了,但我没有从她儿子身上看到过一丝阴霾,每次看到他,都仿佛看到太阳,这个孩子是充满快乐的。我一直有学习闺蜜养育孩子的方式:培养高价值感的孩子。
她有一个心得是从不去主动控制孩子的生活,对于刚上2年级的儿子,很少去对学习结果做过多要求,而是找到事情本身的乐趣。她跟我提起一个细节,她在家中布置了一个读书角,有时间就陪孩子一起阅读,分享生活,我想这孩子一定能成长成一个阳光而又开阔的人。
如果想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一定要把精力花在如何教育孩子上。决定孩子未来的,不是家庭成员是否到位,而是养育方式是否正确。
穷养富养都不如用最好的爱去养,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孩子原动力源于自我价值感,从家庭中,就能获得这一切。
或许我们自己没能从不好的成长经历所带来的影响中走出,但至少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别受到家庭带来的伤害。
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