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管仲,鲁迅只是借鉴这句话阐述一个道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对国家而言,获利最丰者莫若培养人才,人才一旦培养成功将“一树而百获”,此乃国家治理国家的终生之计。然后人一直将管子的这段话归纳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比喻“培养人材意义重大,同时也表示培养人材之不易”。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是令人费解的,或许也是不正确的。
故宫的栋梁均用楠木制成,楠木出自南方的深山老林,要长成故宫那样的几个人才能合抱的栋梁之材,据说需要四五百年的时间,十年的时间是不够的。速生林可以在十年之类长成大树,然这样的树木只配化为纸浆用于造纸,或生产如一次性筷子之类的东东,若要将它们用做支撑高楼大厦的栋梁之材,恐怕是勉为其难的,十年其实难以树木哦!
“百年树人”事实上也是一句空谈,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都活不过一百岁。古人的平均寿命不过三四十岁,现代平均寿命据说已经达到了70多岁,能活到百岁以上的人尽管也有,但只是个别,且百岁之人,身体已经退化,思维已近停滞,已不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了,不知百年树人的意义何在?是为了培养个别老朽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法不知起于何时?然这不过一句假大空的口号,真正实施起来,不可能得到多少好木,也无法得到人才。十年之木非好木,真正的好木如楠木乌木等,非得经过上百年的培养方可成材,而人才的培养实在于提高效率、只争朝夕,故只要方法得当,十年足矣,并不需要经过一百年的漫长岁月。
“百年树人”或可理解为:培养人才乃百年大计,这样的理解固然没什么大问题,但“百年树人”这句话却容易产生歧义,一般人会将这句话理解为:培养人才需要百年的时间。其实,管子的原文也只是用了“终身之计”,根本没有什么“百年”一说,这说明,管老先生其实是很客观的,或许他已经注意到了一般人无法活到100岁这一客观事实。“百年”一说,显系后人的夸张和附会,但夸张得过于离谱和荒唐,违背了科学规律,脱离了人类的现实。或许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法,更改为“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才更能切合实际的吧?
国人喜欢喊一些假大空的口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便是一例,这样的提法其实应该停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