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对于成年人和老人来说,有一个词一定不会陌生,那就是“养儿防老”,当你到了一定年龄,这个词语就会闯进你的生活,悄悄的植入你的脑子,并随着你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活跃。
是啊,养老是个大问题,由不得任何人轻视。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处理起这个问题,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那就是老一辈将自己的毕生积蓄留给下一代,当然,接受这笔财产的子女(更多情况是儿子)可不是白拿的,要承担起老迈爹娘的抚养责任。
这种处理方式,受到传统社会法律、道德、公序良俗的约束,一直运行的还算合格。但是,随着是时代的急剧变迁,把积蓄都留给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养老的愿望变得不太现实了。
以前,父母老后和孩子住在同一个屋檐之下,老人的衣食起居都由孩子照顾。可现在,年轻人成家立业后,绝大多数都是自立门户,并不和父母住在一起。这时候,儿女在平时对父母的尽孝可能就有点隔靴搔痒了。
而当父母疾病缠身时,由于儿女都有工作在身,想要将身体不方便的父母照顾好,也显得力不从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人性。
老人把自己的毕生积蓄都交给子女,其实这样的老人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他们更像是在做一场赌博,赌自己的孩子会在自己不能创造价值,需要像小孩一样被抚养时,能被儿女好好照顾。
这些老人,和子女的新家庭生活在一起后,虽然膝下不再孤独冷清,但也有看子女脸色的压力。
我有一亲戚,老公早年去世,自己和女儿相依为命。后来艰苦把女儿供了出来,女儿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自己也老了。一般来说,父母是不该住在女儿家的,但我这亲戚只有这一个女儿,而且身家也都给她了,自己晚年只能住在女儿家。
平常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磕绊绊,女婿时不时还表现出一些小情绪,露出不友好的脸色,我这亲戚也无可奈何。和我们谈起这些时,不难感觉到她的心寒。
当然,有些父母很有魄力,认为孩子有给自己养老的责任,这是写在法律里的,难道不给他钱,还能让他亲老子睡马路不成?索性一分不给,把钱都攒在自己手里。
可是,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十分不易,仅高房价就够普通年轻人喝一壶了,没有父母的援助,他们不得不靠自己辛苦拼搏,不仅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忽略了对父母的关注,而且对父母,心里可能还会产生怨恨的想法。
时间久了,难免会产生一些隔阂,老人虽然手里有了钱,但却少了儿女的陪伴,可能亲情就疏远了。
老家一个老阿姨,做生意的,家里条件在我们那还是相当可以的。她有两个儿子,老大高中毕业就跟着阿姨做生意,老二读了大学。去年老二毕业回家,还带着女朋友,阿姨就想等老二结了婚,让二儿媳也跟着做生意,自己就不干了,安心给两家带孩子。
为这事儿,老大家的心里不平衡,觉得老二不劳而获,自己家老大没念大学,跟着老娘把生意做起来了,这老二家媳妇一进门,就分走一块儿。为此,没少和老太太闹别扭,光在门市上和老太太吵架,就吵了几次。
这二儿媳妇觉得还没分家,生意都是老太太的,她想给谁给谁,老大家的管不着,为此两个儿媳面和心不和,家里常常不得安生。
老阿姨有些心寒,干脆家产也不分了。以后两个儿子,不管谁家,需要钱的时候,自己能帮就帮一点,手里的产业和积蓄,即使以后要留给儿子,也分给他们一部分,自己手里留下一大部分。
这样一来,就算以后两家都不愿伺候自己,自己拿着钱住养老院请护工去,他们谁的气也不受!
其实,这位阿姨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倘若把儿女是否能养老当成一场赌博,筹码是自己的积蓄,那么这位阿姨的策略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一部分钱拿出来留给子女,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给予他们援手,在感情上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这也维护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纽带,不至于闹得太僵。
留出一部分给自己,那么即使以后“赌输了”,儿女养老不能如愿以偿,自己生病住院了,也可以用自己手里的钱来支付,不用花孩子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