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下的人文沉沦
经济发展下的人文沉沦
当一个社会的金钱至上的经济模式掩盖思想主流时,人们的行为就会发生重大形变,它的化学反应将是连锁性的。经济发展了,人文却沉沦了,这样的现象往往发生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初期阶段。
什么是人文?人文的沉沦会带来社会的那些破坏呢?中国的人文思想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积淀是非常厚重的。在二千五百前,就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在这个人文高度站立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民族共享的人文资源,即使二千五百年以来,有不同民族统治着中国,但是依然是被崇拜的人文思想。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是注重所谓的素质教育,然而我们的素质教育却被拜金主义思潮所掩盖。当唯成绩占了社会考核的主要地位时,人文思想还有其地位吗?这就是现在理工科的学生,往往有知识,缺人文,社会学科的,甚至学文学艺术的学生也往往有知识、有艺术,缺人文!没有良好的人文观念,就能想象到中国的整体素质是什么样的水平了。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可以这样说:人文是反映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各种思想的表现形式)。各种文化现象存在,显然也包括了先进与落后,科学与愚昧,优秀与次劣,健康与病态等的人文思想意识。那么我们现在所要表现的人文,或人文精神,或人文思想,重视人文教育等,显然是指人类文化中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最为华丽的部分。其核心内容直面先进的价值观,先进的行为规范。对于社会而言,尤其是先进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于社会成员而言尤其是先进的道德和习惯规范。
我们对社会的评价以及社会的种种弊病,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很多人这样说:如今人的素质大不如从前,这是为什么呢?
上世纪80年代前,人民人文思想活力被压抑了,人的创造性低下,同时也抑制了生产力的发展。80年代后,随着开放形势的到来,人民的人文意识有了质的飞跃,生产力有了空前的发展。但是,泛自由化的思潮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泛滥起来。这种随意性的思潮并没有规范地加以纠正,社会人文的良莠不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调整,使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所有的社会人。这里可以举几个事例,可以引起我们的思考。
最近山西洪洞县发生了一桩震惊全国上下黑砖窑事件,所谓的黑不是简单地经济手续的问题,而是人文的沦丧。把人作为奴隶一样对待,甚至连八岁的孩子都不能幸免。而窑主竟然还是村党支书的家人,整个事件令人发指。这个事情被揭露,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是发生在经济发展时期的人文丑陋,而这一种现象竟然被地方官员默许,或者说是一种纵容。难道说这位受党教育多年的村干部连起码道德和法律常识都不懂吗?如果那位八岁的孩子是自己的儿子会这样对待吗?利益的驱动竟变得充满着血腥,可以说他的每一分钱都含着鲜血。这样的丑恶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出现,令人深思!需要反思的是,这些地方管理者们是否懂得以人为本核心要素是社会和谐根本呢?可以说山西黑砖窑事件引起的关注意义远不是单纯地解救而了事。经济的发展使我们更多地关注着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人文意识的思考。这是一件带有普遍意义的思索,人文意识的薄弱正让人们走向空前的善恶困惑。由于这样的困惑存在,所有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人文思想都已丢失而在走入歧途。获取物质利益的追求与实现多种人生价值的愿望并存。如今社会,人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趋利性明显增强,利益观念不断强化,已成为社会思想意识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合法经营、诚实劳动,追求相应的物质回报,提高生活水平,成为人们的正常要求。物质利益的大小成为决定人们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局限于物质利益的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日益强烈,精神需求的层次逐渐提高。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相互渗透、相互贯穿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然而任何事物的向善与向恶的结果,又使人们面临迫切的选择。急功近利的表现愿望对人文思想的思索显得如此迷茫,这就是黑砖窑事件发生的思想根源。剥削与奴役的重新抬头,是我们忽视了这一现象是原始资本主义最起码的特征,还过高地认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不可能发生的。追求利润是资本家最主要的目的,那么暴利就不可能不诞生!而社会责任跟着丢失了。
共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