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知道金庸这个名字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因为我出生在农村,那时候小乡镇上没有书店,而学校也没有图书管,所以当时能接触的书籍就是那有数的几本教科书。直到我考到县城里上初中后,终于有机会接触到课外书。我就是在那时候与金庸这个名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初二时,我一个同学将他父亲收藏的金庸小说带到教室看。当他看完后我到他那儿借来看,这是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神雕侠侣》。这是我第一次看小说,当时读得非常仔细。看完《神雕侠侣》后,我就一发不可收拾,问我同学还有没有这类书。于是第二天同学把《倚天屠龙记》这本书给我带了过来。看这本书时,我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了,就连上课也偷偷的看。没几天,《倚天屠龙记》也看完了,我又问我同学借。不过这次同学说他父亲发现了他把小说带到教室,是以把小说都收起来不让他携到学校。
这样,接下来好几个周我再没接触小说,不过,这几个周我常常梦见自己也会飞檐走壁,也是一身青衣长袍,手执宝剑行侠仗义。
直到有一天,学校突然宣布图书馆对学生开放,于是放学后我便直奔图书馆而去。不过,我在里边找了个遍也没有找到金庸的小说,不过其他小说还是有的。这些小说大多为历史小说,仅十几部传统的武侠小说,如《七侠五义》、《拍案惊奇》等。这期间,我经常往图书馆跑,看来大量的书籍,主要为神话故事、历史小说、传统武侠小说等。
上了高中后,咱们学校外边有一个专门出租小说的书店,谓之“大禹书社”。大禹书社给了我一个惊喜,我在这儿找到了金庸全套的武侠小说。于是,这段时间里我把金庸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鹿鼎记》等小说看了个遍。由于那段时间天天看小说,课堂上看,课间看,吃饭也在看,甚至晚上宿舍熄灯后还点着蜡烛看,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半夜才灭烛睡觉。睡梦中,我常常化身为某个角色,置身刀光剑影中,活得好不快活。小说看完后,我就到碟吧去看电影、电视剧,几乎每个版本的金庸武侠剧都被我看了个遍。
上了大学后,我也买了一部手机。那几年,网络文学开始盛行,而网络文学有以网络小说这一块为主。那时后,只要在掌上阅读器中输入金庸二字,立刻就会有许多与金庸武侠世界有关的小说出现在界面上,如穿越类(主角穿越到金庸武侠世界)、后传类(为金庸某部小说续写剧情)、前传类等等不一而足。不过,这些小说大多只是金迷们一时手热而写,其作品质量通常较差,构思不严谨、逻辑不合理、用词不恰当等问题常伴左右。当然,其中也有质量不错的小说,如金庸新的《九阴九阳》等。
就像“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一样,“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不错,金庸的小说确实流行到了这个地步。不信你就看看现在的电视剧,金庸的武侠小说被改编成多少个不同版本的电视剧;再看看游戏,无论是单机还是网游,有多少游戏是以金庸武侠世界为题材。对比一下金庸、古龙、梁羽生,同是武侠三大家,似乎所有人都公认了金庸在武侠世界的盟主地位。看看这些作家的笔名:全庸、金康、金庸巨、金庸新、金庸大等等,这么多人模仿金庸名字,以金庸武侠世界为题材写出自己满腔的侠骨柔情。想当年我在看《九阴九阳》时,见封面上是金庸新著,还一度误以为是金庸新写的小说。再看梁羽生、古龙,似乎没有人或极少有人模仿他们的笔名,也极少有人以他们的武侠世界为题材写小说。我在各大小说网站上搜索武侠小说这一类别,发现以金庸武侠世界为题材的小说在该类小说中多达一半以上。
我自看第一本小说到现在,与金庸武侠结下了不解之缘。自看完金庸小说后,我看电视剧只看金庸武侠剧,玩游戏只玩金庸群侠传,如今看小说也是去金庸武侠题材的小说中去挑选,或者再重温金庸原著。
现在的武侠小说,我觉得可以称之为“金体”。何为“金体”?即金庸风格的小说。现在小说,近一半用金庸武侠题材,谓之金体一点不为过。而另外一半的小说,无论是剧情发展,或是角色行事风格,亦或是武功套路,无不出金庸武侠小说的范围。所以我说今天的小说可以称为“金体”。
读了这么多小说,自认为没一部能跃出金庸的笔锋剑网。我在想,是不是大家被禁锢在金大侠的光环内故而不能跳出来。我常自想到,或许只有别出心裁,另寻他路,构思一套全新的武侠模式,这样在武侠世界是不是能呈现出一片全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