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三十多年,确实减轻了经济发展的人口负担,可是相应的措施没有跟上,造成的社会问题而今已严重影响到中国大陆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人口比例失调,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养老等社会负担沉重,已经残酷地摆上意识日程。男女比例失调,社会风气的堕落,致使大批青壮年男子无法解决婚配问题,因之而起的社会问题已经非常严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不健康不成熟,社会这个机体怎么可能健康呢!
曾经在徒步时遇到的一个情形,时常萦绕在脑际。两个遛狗的吵架,因为一个人带的公狗与另一个人带的母狗,在江滨公园里交媾,带母狗的连踢带打,都未能把两只狗分开,于是指责那个带公狗的是强奸,带公狗指着那只纹丝不动的母狗说:“这叫强奸”,弄得那个带母狗的张口结舌。那个带公狗的叹了口气说:“我家的狗可听话了,可是就这事怎么喝都喝不住!”虽然人不能与狗比,但道理是相同的。这种事就是法律也无法完全禁止,男女婚姻问题看似家事,可也是国事。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以为“食色性也!”足见我们的祖先也是非常重视人性的。
独生子女已成为常态,他(她)们的婚姻大事就成了父母们一生最重大的人生“礼仪”。可这种“礼仪”将耗尽父母们毕生血汗。待到儿女们成家立业了,父母们已经灯尽油干晚境凄凉了。独生子女政策让一对小夫妻要奉养四个老人,即便老人们没有天灾病业,以时下的低收入也是根本办不到的。更不用说陪伴老人,膝前尽孝了。那个儿女们必须常回家看父母的法律就是一些食古不化之辈的意淫。年轻人,竭尽全力尚且难以苟活,“常回家看看”谈何容易!
毕竟人不能凭想象活着!中年人工作的劳碌,老年人岁月的磨蚀,生理上的需求大多已经让位于精神需求,可是生命的反应仍不可或缺,缺少了肌肤感觉,自然满足不了精神上对于性的需求。长期以来,老年生活常常回避性。似乎中老年人谈到性就是道德败坏,品质不端。谈性并非不道德,而回避性问题才是最违背人性的。其实人一生对于性的需求是不分年龄的,此乃人性的必然。只是年轻人侧重于生理感觉,中老年人需要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满足。
孤独是健康的最大敌人,中老年人再婚,不仅仅只是生理需要与生活需要,也是健康的需要。中老年人把毕生的积蓄都给了晚辈,留给自己的至多也就是间陋室与勉强维系生计的生活费用,甚至还要时常从嘴里给晚辈勒出点钱补贴儿女。大多数中老年人再婚,更大意义上是鳏寡孤独人生路上携手互助,共渡时艰。客观上给儿女减轻养老负担。
父母之恩自然难以回报,可是过去我们把父母的付出抬高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似乎父母对于儿女只能是付出,不应该有什么要求。更不能面对父母人性的完整需求,反过来如果父母有些个人生理上的需要,就被视为老不正经。不但社会不理解,甚至有些儿女也鄙视有再婚要求的父或母,以为老人不缺吃不缺穿,再婚要求纯属人心不足的奢求。
父母把儿女当成宝贝来养,满足儿女的吃穿玩,给儿女成家立业。儿女却把父母当猪来养,以为不缺吃不缺穿,就不应该再有什么要求。这是中国成人教育缺失的社会反映。笔者在拙作《成人教育的缺失与性别教育》一文中较详尽地阐述了,时下中国大陆社会一些糊涂理念的深刻社会根源。
伴随着中国社会开放度的加深,中老年人再婚的障碍一般源于个人观念与儿女态度两方面的因素。而这两方面的因素又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先说说观念,现在中老年人再婚,仍然受着传统观念的影响。几乎所有中老年女性,都还秉承着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陈规陋俗,而不能接受平等婚姻观。把婚姻当成一种纯粹的交易。这是中老年婚姻质量普遍低下的深刻意识根源。其实两个人的人生轨迹有了交点,能够结伴人生,哪怕只共同走一小段人生旅途,也是难得的缘分。尤其是经历了人生坎坷的再婚中老年男女,更应该倍加珍惜。可本该美好的“黄昏情”,却充满了利益的交易,这一切皆缘于人性的贪婪与庸俗的传统观念。
长期以来,世人皆以“门当户对”为陈规陋俗,殊不知这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婚姻意识。这对于年轻人或许还有商榷的之处,但对于中老年人却是再现实不过的金科玉律了。年轻漂亮也是资本,女孩子虽然门庭不显贵,年龄优势与相貌优势也能弥补些出身的不足。但芳颜易老,韶华易逝,攀高枝的女孩子,必须具有接受被感情淘汰的心理准备。就情感而言这没有什么不公平的,年龄相貌的资本再雄厚也很快就会被感情“消费”掉。不管世人是否愿意接受,这都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它与共同奋斗的糟糠之妻不一样,成果是两个人共同劳作的结果。所以古人讲究“糟糠之妻不下堂”。可中老年人则不同,相貌年龄优势上已无显著差距。二十岁的姑娘对于三十岁的男人有年龄优势,四十岁的女人与五十岁的男人优势已不大,六十岁的女人与七十岁的男人已无年龄上的优势,此乃生理规律使然。
三十多年以前,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明显,诱惑力尚不足以让多数的年轻女性放弃尊严。而今贫富悬殊空前,差距何止几辈子甚至几十辈子、几百辈子,尊严在如此强大的诱惑力面前就很难再把持。以至于人心不古,笑贫不笑娼。这种观念对于年轻人的影响不是本文要讨论的,可是对于中老年人的影响却是非常现实的。笔者单位与生活圈子里,许多独身的中年女性,再婚质量普遍较低。其根源就是他们仍然拿着二十岁的观念,来解决四五十岁的生活问题。再婚方向固定在条件优势上,要有地位、挣钱多、有房有车……,说白了总想从再婚的对方身上占点便宜。
笔者过去与学生谈起将来就业问题时,就告诫弟子们,要有“吃亏”的心理准备与承受力。因为每一个能给你工作机会的人,都想从你身上占便宜,你从小就“精明”地象日本侵华战争中在南京被屠杀的三十万中国人一样①,一点代价不想付出,那你也就得不到就业机会。就业机会只能用本事与“吃亏”去换,可是本事需要机会证明给人家看,所以必须先吃亏,才有机会让人家看到你的本事。否则“本事”也无用武之地。更何况有些本事,是靠“吃亏”换来的机会练就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