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理散文 高考阅读
学会在寂寞中等待
一君子
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
等待,是一种经历、等待是一种修养。学会了等待才能懂得幸福。
我们都无数次地等待过某件事情的结果。因为心情的急切感,超过了事物的进展,有时觉得等待是种折磨,有时想索性放弃.静下心来想,等到应该是我们为一个人、一件事所做的必要的努力很值得时,才发现在寂寞中等待的意义。
人生总会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如何包容它,把它同化,纳入自己的体系,使自己的日子过得去,恐怕是现代人最需要学的一件事了。人类凭什么一有挫折便怨天尤人,跟自己过不去呢?凡事固然讲求操之在己。
人不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面对浮躁、功利、奢华、喧嚣、贵在保持清醒和理智,平和与淡然.人淡如菊、心静若水、宁静自处、春兰气韵、秋水文章、心胸泰然、超拔感悟,是一件难得的境界!古往今来的智者、贤哲成其大事者,莫不耐得寂寞、安于平静。正如歌德所言:“真正有才能的人,会摸出自己的路。”
大诗人李白,不甘长安城中酒家醉眠,他远离喧嚣、寄情山水、诗酒为伴,成就与升华了其诗歌的浪漫主义。
一个小小的潍县县令郑板桥,他不善追名逐利、耻于蝇营狗苟,那流芳百世的“难得糊涂”,却非清廉如水、悲大悲悯,
大境界所不能啊!
近代作家王蒙,写过一首诗:“一年四季何逍遥?落尽桃花未见桃,春夏秋冬皆忘却,敲敲电脑乐陶陶。”固本知命、豁达洒脱、物我两忘、得失一笑,确实难得的胸襟。他们远离诱惑、敬谢浮名,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这不是消极处世,而是在喧嚣中突围、在诱惑前自律。耐得寂寞,求真务实、独善其身。
作为社会中的人,常常有这样的感觉:一个人孤守在电脑旁,看那屏幕在方寸之间拨弄着整个世界的物与事、是与非,富足得遍地金银、生动得满目时尚。但是,渐渐地无聊和寂寞弄得你无法忍耐,无论你怎样变换频道,懊悔与寂寞总是锁定在心中,感觉那是别人的风景。那铺天盖地的绚烂,让你无所适从。
如此说来,个体生命为何常感到孤独、寂寞、忧伤和无奈?多因身外世界太热闹了。环境的浮躁使人不能清静自守。煸起了人们多余的欲望。然而世间偏偏是诱人的货色,且都在个人拥有之外。于是,在迷惘中生出酽茶一般的凄怜便是自然的事。在欲望中的人,谁能忍受自己拥有的太少?失落之中,一个叫悲微的东西便如影随形了。
这寂寞中,能否找到慰藉和欢愉呢?如果把心收在书架上,你是否感到一丝的温暖?当你翻开心爱的书时,往远处望一眼,也有倘佯在字里行间的快感吗?不在于阳光有黄金般的质地,也不在于书有岁月的格调,而在于你的需要比较简单、单纯。轻简的生活欲求使文人不旁婺,其精神世界可以自给自足,心中饱满时,寂寞也快乐着。每当这时,给自己一种启迪,身外的颜色再好,世间的诱惑再多,如果视而不见,不为之所动,潜心过属于自己的日子,所谓的凄怜、所谓的迷惘、所谓的失落、也就会远你而去了。
人要有自知之明,处世做人,要量力而行。不要强求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这也许就是生活的智者吧?一个人安于自己的人生理想、安于自己的生活趣味,还有什么不可释怀的苦恼呢?
应当知道:无论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上苍都不会让
某一个人长久独享。过每一个阶段,就要重新洗牌,促成社会版块的激烈易位。人生,有个人尺度,更有社会的尺度、历史的尺度,在独寂中寻找一份安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们一定懂得这个哲理啊。
只有超脱了,才真切的懂得:在寂寞中,最富有者拥有自己!在现实世界上,清贫而幸福的人是在寂寞中自寻欢愉的人!有幸守住平淡的人、甘于过简单生活的人、才会在生命和事业中体会出潇洒的真谛!
人生啊,要学会舍弃,学会说“不”,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世。拒绝那些浮华和虚荣的诱惑,消除心灵的累赘。务实正是成就事业的奠基石。
你说,在寂寞中等待,不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吗?耐的寂寞,就是高人。忍的寂寞,就是智者!
高考散文写作全维攻略,无招胜有招轻松得满分
“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散文写作是高考写作的一大难点,非胸有底气者实难为之。何为散文写作的“底气”?那就是丰厚的文化积淀、厚实的生活储备、过硬的语言功底等。为形象直观起见,下面以一篇高中生的散文佳作为范例,通过“解剖一只麻雀”,来谈谈高考散文写作的“要”与“不要”。
【金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父子俩驾着一艘小船行驶在水面上,突然风浪大作,小船就像海面上的一片树叶,眼看就要翻了。儿子惊慌失措,这时父亲发话了:快往船舱里灌水。当船舱里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奇迹出现了,小船不再摇晃。
某农村妇女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拉扯着几个年幼的子女。她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还必须超负荷干活,虽然人很老相,但身体健康。她没有时间生病,也不能生病。而正是这种负荷让她坚定而健康地生活着。
行船如此,生命也是如此!负重的生命才更有韧性,更为健康。适当地给自己的生命负点儿重,这样或许活得更有意义。
请以“生命的负重”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散文佳作】
生命之重
郁翔
我曾为一棵树而感动,一棵榕树,普通却不平凡。
在长江中下游的一座山上,我见到了这棵树,满目葱茏,树冠极大,触地的枝丫又插入地下成为新的根系。我如何来形容它的粗壮呢?枝丫横斜,人已经不能亲近它。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限,用自己的枝干造了一座宫殿,更造就了一种磅礴浩大的气势。它不能再笔直地向上生长,因为它的树冠太大。可是如此重负却没有让它低下头颅,它在力之所及的范围内创造了另一番辉煌。
正在我惊叹之时,当地的向导捡起一枚石子,用力向树冠投去。霎时间,鸟儿的惊叫声此起彼落,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鸟儿从树冠中惊起,我甚至能感觉到鸟儿扑棱翅膀所扇起的风。这棵树竟是这么多鸟儿的家,它在承受自身生命之重外,还包容了如此多的鸟儿!
然而我想,这棵树是幸福的,它承受了生命之重,更将生命之美演绎到了极致!
负重的生命是如此有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将意志与生命一起在艰难困苦的磨刀石上打磨,将韧性与心灵一起在挫折痛楚的火炉中锻造,人生有了厚度和力度,便能够风雨无惧。
巴金老人就是一棵在漆黑的夜中默默承受生命之重的大树。他生在风雨如磐的岁月,社会的黑暗犹如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他的身上,他弯曲的背趋向深重的大地,使他看到了人民所承受的生活之苦。后来,爱尔克的灯光照亮了他的路,他用手中的笔描画出他滴血的心。渐渐地,巴金老人在这重负中直起身来,因为承受着生命之重,就一定要起来。他看到了远方美丽的朝霞,也看到了身后文字铺就的路,《家》《春》《秋》搁在手中,沉甸甸的。
身上有负重,走得会更稳一些;每走一步,身后的脚印也更深一些。或许今天我们会怨恨身上所负的担子太重,有时甚至会因重压和挫折而心力交瘁。然而回首走过的路,你就会明白负重带给我们的一切。
生命没有不能承受之重,负重的生命才会更加厚重。
我将那棵榕树的照片放在案头,那巨大的树冠连同盎然的生机,久久留在我的心上。
【妙手指津】
一、立意追求深邃,要“红线”,不要“乱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言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此言亦为高考散文写作之要旨。这里的“入”,就是思辨的“深入”、立意的“深邃”、主旨的“深刻”。有了这个“入”,方能高屋建瓴,一览众山,随心所欲,随兴驱遣。
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神”,其实就是文章的主旨。“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这个“主旨”,在下笔之前一定要想“深”、悟“透”,并让它成为贯穿文章的一条“红线”。
上述文题从立意的深度来看,可以有多个层面的开掘:⑴“物”的负重→“人”的负重。⑵“生存”的负重→“生活”的负重。⑶“物质”上的负重→“精神”上的负重。⑷负“个人”之重→负“家庭”之重→负“社会”之重→负“国家”之重→负“人类”之重。上述佳作正是从第⑴、第⑷两个层面来进行开掘的,从而凝练出“身上有负重,走得会更稳一些;每走一步,身后的脚印也更深一些”这样的深邃警句,并让它贯穿全文。这就使全文的主旨聚焦于一点,毫无旁逸斜出之感。
二、选材追求精当,要“珍珠”,不要“鸡毛”。
三、布局追求创意,要“景点”,不要“砾场”。
四、意境追求交融,要“妙合”,不要“斧凿”。
五、语言追求文采,要“陈酿”,不要“开水”。
小弟弟,我是出版社编辑,专门负责作文类图书的编审工作,以后有问题还可以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