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先生写的《禅院文集》《雪峰文集》有很多,在此选一篇供楼主欣赏:
打造精品人生
浑沌草
工厂加工出来的产品有精品,也有次品、残次品和废品,同样的毛坯,由于加工者的技术程度和敬业精神的差异,创造出了不同等级的产品。
同样的地段,同样的种子,由于经营者经验的不同和勤劳程度的不同,所种植出来的农作物的产量大不一样。
人,天生都拥有神性、佛性、仙性、人性、兽性、物性,由于时代环境、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自我努力等等因素的差异,最终有人成就了辉煌的精品人生,有人将自己的人生弄成了次品废品。
虽然本届人类的历史走过了几千年,但如何让人人打造精品人生并没有什么人明确地给予导游或指点,我不揣冒昧想就此问题谈谈。
精品人生有以下八个方面的内涵。
一、他为社会创造了点什么,使许多人从中受益,他个人的所得远远小于他的付出。
二、他没有伤害过任何人,即使无意间伤害了,他最终给予了补偿。
三、他给许多人带来了欢乐和希望。
四、他心里只有爱,没有恨。
五、他勤劳、纯朴、善良、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
六、他敬畏上帝、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有教养,很文明。
七、他爱许多人,也被许多人爱。
八、他善解人意,浑身充满活力,积极乐观。
只要能具备以上八点,其人生就是精品人生。
我敢肯定,人类的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精品人生,但如何将自己的人生加工打造成精品人生呢?
玉不琢不成器,宝石不加工成不了晶莹闪亮的精饰,人不修行修炼成就不了精品人生,毛坯成色再好,不加工或加工方法不当,成不了有用的物品。
我提出以下八点,足以助你成就精品人生。
一、 谨慎选择结交的人和人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选择与有修养、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人为伍。切勿与消极悲观、怨声载口、充满仇恨的人同流合污。
二、 时时、事事、处处心存感激,只要力所能及能帮助人时,不要斤斤计较,把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无偿地奉献出去。
三、 终身勤奋,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去获取果实,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千万莫贪莫恋。
四、 面临利益关头,不论是在兄弟姐妹之间、亲朋好友之间、邻里乡亲之间、同事同行之间,不争,能退步忍让。
五、 不给自己所爱的人套枷锁,反而能给予最大限度的自由。
六、 成人之美,决不嫉妒和妨碍他人。
七、 拥有8名以上真诚相待的知己朋友。
八、 敬畏上帝、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走上帝的道。
人生是个万花筒,开什么样的花,取决于花卉的结构,成就什么样的人生,取决于人的意识,所以,核心的问题不在于客观环境等因素,而在于自身内在品质,近山 识鸟音,近水知鱼性,拜佛得佛性,求仙幻成真,只要我们有打造精品人生的愿望,就能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实现理想。
愿人人成就精品人生。
四书五经,大多中国古典的文学和经书都会涉及人生和修养,去除迷信的和不符合时代的部分,很多都可以受用终身。最简单的三字经和弟子规,再就是论语,真的读了,理解了而且懂了,那就不需要那些情感泛滥的文章了。
礼仪的道德功能 在现代社会里,“礼仪”是一个常用的词语。然而,翻阅诸多综合性辞书,却无“礼仪”的条目。惟有《辞源》做过简单的解释:礼仪即行礼之仪式。所以,对“礼仪”的普遍性涵义的解释,只能借助于对“礼”和“礼节”的解释,《辞海》解释“礼”的主要涵义:一是指表示敬意;二是指为表示敬意或隆重而举行的仪式;三是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 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四是指礼物。《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解释:礼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奴隶社会对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是指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是指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一切行为的准则。《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把“礼”解释为:中国儒家的社会道德规范,一般指礼节;把“礼节”解释为:规定社会行为和职业行为的习俗和准则的体系。可见,“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礼”已经包含了“礼仪”,即同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的礼节仪式。从现代的意义上说,“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符合“礼”的精神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礼仪”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涉及到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过去对“礼”和“礼仪”的政治学研究较多,而对其伦理学研究至今还很薄弱。因此,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礼仪”,阐述它的道德功能及其实现机制,对于拓展伦理学的视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伦理学视角的礼仪,是指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以风俗、习惯、传统的形式固定的道德行为规范。具体地分析礼仪的道德功能,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或者说是三种实现形式: 以礼“引”德:礼仪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在“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中,礼是很重要的范畴;在人的行为规范中,礼仪是最起码的、基础性的规范。“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人而无礼,焉以为德”。(扬雄:《法言·问道》)不学习礼,就无法立身处世;如果人没有礼,就谈不上道德修养。从人的一生来看,最初接触的行为规范就是“礼”和“礼仪”。人出生后,首先教给他的是简单的礼仪知识和规范:在接人待物方面,要恭敬、谦逊、礼貌;在仪态仪表方面,要端庄、调和、文雅。这是人生的第一堂德育课。此后,人们才学习善良、宽容、诚信的道德规范。这就是以教“礼”为基础,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逐渐成为有道德的人。 以礼“显”德:礼仪作为一种道德精神的外在形式,可以“显现”人们的道德水平。礼仪可以展现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从他的仪态和行为中,体现出对“礼”的价值的认知水平和对“礼”的执行的修养程度。从“礼”和“礼仪”的关系看,实际上是一种本质和现象的关系。“礼”是道德精神,“礼仪”是道德行为,“礼”是“礼仪”的内在本质,“礼仪”是“礼”的外在表现。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总是通过“礼仪”来显现“礼”的修养,显现一个人的内在的道德素质。人的道德素质是沉淀在内心世界的,但是,它可以通过人的礼仪行为表现出来。所以,观察一个人的仪态仪表、行为举止、语言文字,往往可以了解他内心的道德世界,包括道德认识、道德倾向和伦理精神,从而评价他的道德水准和修养程度。 以礼“保”德:礼仪作为一种操作性强的道德规范,可以“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礼仪这种规范和准则的操作性很强,可以用语言、文字、动作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规定。礼仪是待人接物的道德规范,也是保证“礼”的实施的基本条件,“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礼记·冠义》)礼的开始,就是要体态端正,面色和悦,语言流畅,做到这些,礼就具备了。“礼”和“礼仪”的关系,也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所以,我们选择适合“礼”的内容的“礼仪”,就可以贯彻“礼”的精神;选择适合道德原则的“礼仪”,就可以把道德原则的要求按照“礼仪”的方式组织起来,落实到人们的行动上。通过礼仪教育和训练,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内心的道德信念,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在社会交往中进行标准化操作,从而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 礼仪具有重要的道德功能:它能引导人们的道德修养,显现人们的道德精神,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发挥好礼仪的道德功能?首先,要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要抛弃那些落后于时代的繁文缛节,保留有普遍意义的礼仪习惯,吸纳有积极意义的待人之礼。其次,要健全现代的礼仪体系。构建现代的礼仪体系,要坚持民族性、世界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应当继承民族传统礼仪中具有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的内容;吸收国际礼仪中具有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的内容,同时还要面向现代化,增加一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反映时代精神的内容,综合成一个新的科学的体系。再次,要纳入国民教育的过程。礼仪属于社会公德的范畴,涵盖了社会上一切人的行为,是每个公民都应该掌握和遵守的。因此,要把礼仪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从孩子抓起,贯穿于终身教育的各个阶段,使每个人都成为懂礼仪、通礼节、讲礼貌的好公民。总之,要切实加强礼仪建设和礼仪教育,充分发挥礼仪的道德功能,在全社会树立学礼仪、讲礼仪的风尚,营造文明的氛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