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各种边界:围墙、栅栏、水沟、等等,这些都是分割物理空间的界限,用以表示在边界的另一侧明确是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的权利或者责任范围,不经允许这个领地之外的人不能随意进入。
同样的,在心理层面,每个人也都存在着属于自己的心理边界。清晰的心理边界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意味着对自我存在的确认和尊重,与此同时也表明对周围环境中其他人和组织的认可和尊重。可以说,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人,根本上就是由于心理边界的存在。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能根据在不同环境中的的身份、社会角色以及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来调整自己的心理边界,就能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带来舒适愉快的感受。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自我边界不断变化并趋于清晰和稳定的过程。孩子从出生起脱离了母体,但是在新生婴儿的眼里,自己的身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仍然是浑然一体的,他就是整个世界,他的饥饿、他的快乐、他的疼痛等等统统都是这个世界的感受。
当婴儿逐渐长大,通过啃咬和触摸他认识了自己的小手小脚、身体各个部分,也将自己的身体与他人、周围的环境分开。到2、3岁的时候,对于大人的要求开始说“不”,“我”和“我的”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儿童的语言中,这表明孩子已经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物理和心理边界。
每个人的边界都是流动、多变、有弹性的,但是即使在最亲密的人之间尤其是伴侣之间和亲子之间,心理边界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中国家庭里,最亲密的人之间会以“爱”的名义对边界进行“模糊处理”,你的也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你我不分。不论是夫妻之间,还是父母和子女之间,侵犯别人的边界在我们的文化里是如此普遍平常,以至于很多人根本不能觉察,而往往将越界当成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