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感冒的宝宝们越来越多,2017年12月底只浙江大学儿科医院当天的门诊量就到达了13000,其中输液室、急诊科是最忙碌的。大多数家长是奔着吊盐水来的。
虽说现在很多地方已经不提倡吊盐水了,但是作为家长看到孩子发烧便心急如麻,担心耽误了孩子病情出大毛病。
前几天来浙大儿科院的一位妈妈非常焦急,孩子发烧到了39.3℃,护士建议回家吃药,但是这位妈妈坚持给孩子吊盐水。可能当时情绪比较激动,这位妈妈抱着两岁的女儿,心急如焚地朝急诊科护士吼道,“你怎么这样子?如果是你的孩子发烧39.3℃,你会怎么做?”
“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就不会带到医院,吃退烧药就行了。”护士此回答。
“我诅咒你孩子天天39.3℃。”这位年轻的妈妈抛下这句话,恨恨地走了。
其实女孩妈妈渴望孩子快点好起来的心情大家都深有体会,但是打吊瓶真的是最佳选择吗?
打点滴危害多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有60%左右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的,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输液造成的不良反应,全国每年输液量已经超过100亿瓶,平均每人8瓶,在门诊输液的情况居高不下,滋生耐用性后病情会更加顽固,不利于下次治疗康复,最终导致“无药可救”。
过敏后果很严重
专家认为,一般情况下治疗的原则为:口服> 肌注 > 静点 。盼着病痛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治愈是大多数患者的愿望,采取一步到位治疗方案造成的后果也真的挺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