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见面礼: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文|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1.
夏天,带儿子去台湾。
因为是亲子团,孩子多,出发前,13岁的儿子就嘀咕,千万别是一群小屁孩,最好有差不多大的。没想到,一水水的10岁-,有的还没上小学。儿子表示很悲摧。
一路上,导游很尽职,讲笑话,说段子,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导游还提出,所有孩子都准备节目,第二天在长途大巴上表演,代表每个家庭展示风采。
孩子们齐齐响应,有的在电梯就开练。
只有儿子闷闷不乐。
我问为什么,儿子说,实在不想和一群小屁孩演什么节目。我暗笑,你刚刚不是小屁孩才几天,提起小孩就一脸嫌恶。
我不动声色问他,那你想怎么办。
儿子说,他一点儿也不想演,可怕导游不答应,也担心别人怎么看。
看他纠结痛苦,我什么也没说。
儿子内向又敏感,小学还不明显,讲故事、演讲、主持频频上台,每每拿奖。进入青春期,他像变个人,发个言推三阻四,能躲就躲,出头露脸,更想都别想。
导游的提议,在他,一个1米72、变了声、有了小胡须、内向敏感的半大小伙子来说,真的挺难。
该来的总要来,第二天,旅行团的孩子才艺大爆发,唱跳不在话下,有一个还嫌车厢太小,没法儿翻跟斗,吵着要找大场合。
只有儿子,不肯表演。
那闪躲的目光,那缠绞的双手,那下意识紧靠车窗的身子,就像陷在重围中的小鹿。
我知道,对他,勉强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