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欢迎个人分享转发,媒体转载请联系作者
许多人都听过爱因斯坦的这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确实在孩子的学习上很重要,但是在我和家长的接触中,感受到了一些观念上需要理清的问题,例如:“孩子刚上小学,好像每一科都没兴趣,成绩也不好”、“孩子对动手实验比较有兴趣,不喜欢需要背诵的文科”。有些家长似乎认为孩子不想读某些科目是因为“没兴趣”,甚至“对读书没有兴趣”,而产生莫大的焦虑。
首先,家长必须了解,“兴趣”是学习的助力,但不是前提,也就是说,喜欢的事情会更有动力去深入学习,但并非表示只去学习有兴趣的事。尤其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校课程是基础能力的层次,是无论有没有兴趣都应该具备的常识。对于这种必然的学习,教师应该要注意教学技巧,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本身也要尽量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其次,兴趣不等于能力,能力是要靠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慢慢累积。能力也不能和天赋混为一谈,举例来说,一个口才好、落落大方的孩子,从小就表现出演讲的天赋,但是如果他不在声音控制、肢体语言、讲稿撰写、题材研究各方面持续努力,他的天赋也只能停留在儿时的荣誉纪录。有一句话说:学习无捷径。要拥有能力,原本就是需要下苦功的。
下苦功就是一种学习态度,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就要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让兴趣转为愿意下苦功的动力。人天生就是好奇的,幼儿是乐于探索和学习的,家长可以通过几个方式来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