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特点的传染性疾病,根据病毒类型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其中以乙型在我国最常见。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对中国和全世界都是个严重的公共卫生负担。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发布的资料显示,全球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为3.5%,即约2.5亿多人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其中西太平洋地区和非洲地区流行率最高。我国约6%-7%的人群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人们对乙肝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有很多人认为不能和乙肝病人一起进餐,担心会被传染。但其实,在病毒性肝炎中,只有甲肝和戊肝是属于消化道传播的疾病,而乙肝、丙肝、丁肝都属于血液传播性的疾病,它们是不会经过消化道传播的。因此,和乙肝病人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接触,包括一起吃饭,并不会被传染。
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手段,我国在这方面取得成绩令全世界瞩目,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认可,并在国际上被视作疾病预防的一个典范。
目前国际公认比较好的、临床应用最成功和最广泛的是干扰素治疗和核苷类似物的拉米夫定疗法,但有这两种疗法有严格的适用状况,而且用药时间长、完全治愈的可能性很低,只能有一部分人达到大三阳转小三阳、DNA转阴这样的清除血内病毒的作用,而且有一定副作用。拉米夫定可能导致病毒变异,从而使拉米夫定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