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历史演义《说岳全中》中,讲述了岳飞买剑认识周三畏的故事。
当为了考功名上阵杀敌,岳飞与王贵、汤怀、张显等人出门买剑,连看了好几家剑,岳飞都不满意。到了周三畏家,岳飞看两把剑还是不满意,这时候周三畏拿出祖传的宝剑。岳飞讲述了“三头墓”的故事,认出宝剑乃是湛卢,周三畏于是遵照祖训,把湛卢赠送给岳飞。
此后,周三畏便和岳飞没了联系。
直到多年以后,岳飞北伐,被十二道金牌召回,秦桧诬陷岳飞造反,让命大理寺处理,而大理寺正卿竟然就是周三畏。一番堪问后,周三畏知道了这是秦桧诬陷岳飞,但他自认职位太低,斗不过秦桧,不肯冤屈岳飞又害怕秦桧报复,于是挂冠走人,偷偷跑了。
实际上这是小说之言,历史上的周三畏并不是这样,岳飞被冤杀后,他甚至还升官了。
岳飞刚下大理寺时,审理的官员有何铸、罗汝楫和周三畏等人,何铸虽然也是秦桧党羽,但是他算得上公私分明。
经过两个月多的审理,何铸发现岳飞正气凛然,而且亲眼看到岳飞裸背露出“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备受感触,加上岳飞确实没有谋反、克扣军粮之事,于是他为岳飞揭开枷锁,并直言相告秦桧。
秦桧大怒,但是又不能说就是为了要害死岳飞,所以他找了个借口,说“此乃上意也”。何铸又说: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戳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秦桧无奈,让万俟卨代替了何铸,审理岳飞。
岳飞被冤杀后,何铸因为帮岳飞伸冤,遭受弹劾,其罪状就是“岳飞反状败露,铸首董其狱,亦无一言叙陈”“日延过客,密议朝政,以欲缓岳飞之死”,被罢官贬斥。
有意思的是,周三畏也遭到了弹劾,其罪状是“三畏顷为大理卿,鞫勘岳飞公事,犹豫半年不决。”这话与事实不一样,因为岳飞的案子前后只有两个半月,根本不是半年。还有一点就是,周三畏当时并非主要审案人员,他即使出面反对冤狱,也不可能对案件有多大影响。
《中兴遗史》曾说到这件事,书中提到,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彦猷认为岳飞罪不致死,只要流放两年就行,周三畏如实告诉万俟卨,甚至说“当依法,三畏岂惜大理卿耶”,不惜舍了自己这个大理寺卿,也要保住岳飞,还挺感人。
这话其实不靠谱,因为岳飞死后,万俟卨升迁参知政事,周三畏升迁刑部侍郎,又升刑部尚书(御史中丞万俟卨、大理卿周三畏同班入对,以鞫岳飞狱毕故也)。也就是说,岳飞死后,周三畏不仅没有“挂冠走人”,而且还一升再升,显然他最终的选择是依附秦桧,而不是为岳飞伸冤,更没有说过“三畏岂惜大理卿耶”的豪言壮语。
如此看来,历史上的周三畏并没有小说中那么伟大,可以说,《说岳全传》洗白了他。孔子曾说过,三畏就是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周三畏惧怕秦桧大人,也算是人如其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