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河南省洛阳市的一家企业在洛阳东龙门山修建厂址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古墓,施工人员立即通知了洛阳市文物部门,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的赵振华和朱亮立即赶到现场,让他们吃惊的是,这座古墓从没有被盗过,墓中的文物保存完好。
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局研究员 赵振华:
它每一匹马,每一匹骆驼的前面都有一个牵马俑和牵骆驼俑,牵马俑和牵骆驼俑都是西域胡人形象。
牵骆驼、牵马的为什么是胡人?墓主人究竟是什么人?经过对古墓进一步发掘中发现,在墓主人的手里握着一枚金币,在对金币仔细的辨认时发现,金币上的文字全部是外文。
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局研究员 赵振华:
我们两个就写了封信给当时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先生,他就查了资料给我们回了一封信,他说这枚金币是东罗马时期福克斯二世时期的铸币。
手里握着外国金币,陪葬品中的骆驼和胡人,墓主人的身份引起了考古界极大关注,长期从事文化考古研究的洛阳师范学院教授毛阳光,在对墓主人的墓志盖研究时发现,墓主人的名字叫安菩,他的身份是一名外国人。
洛阳师范学院教授 毛阳光:
安菩的祖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曾祖叫做波达干,他的祖父叫安西利,实际上是突厥化的名字。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齐东方:
他的墓志就非常清楚,他是六狐州大首领,这不是唐朝的官职,是他们自己的一个称呼。
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局研究员 朱亮:
通过墓志我们知道,安菩是西域的胡人,原籍是在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 。
考古学家在研究安菩中发现,安菩所属的安国,是位于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公元630年,唐朝政府大举出兵征讨突厥人,由于长期受到突厥人的欺压,安菩率兵协助唐朝军队剿灭突厥兵团后,率领安国子民投奔唐朝,唐朝政府在灵州,也就是现在的宁夏吴忠市一带,为归降的胡人设置了六个州,后来称之为六胡州,安菩封为定国将军。
洛阳师范学院教授 毛阳光:
六狐州是唐朝在太宗和高宗年间,为了安置当时突厥降唐的粟特部落,在当时的灵州和夏州南边设置的六个州,应该就是鲁州、丽州、含州、塞州、依州、契州。
从东汉开始,洛阳已经成为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张骞出使西域把中国的文明撒播到了西域的一些国家和民族,此后的数百年间,西域许多邦国和民族陆续派出使臣到洛阳,光武帝刘秀设置外交礼宾性的专门机构鸿胪寺,专门管理和招待外国和外族来的使节和通商人员。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齐东方:
(鸿胪寺)如果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外交部的礼宾司那一类的,专门负责外交事务的这样一个机构,比如安排他们的活动啊、住宿啊。
洛阳师范学院教授 毛阳光:
洛阳是当时的一个国际的大都市,而且这一时期的政权都非常重视对外交流,所以吸引了各国的胡商前来到这里进行贸易,当然主要是进行丝绸(贸易) 运往西方。
从东汉开始,洛阳成为了丝绸之路的起点,历经北魏、隋,至唐代时达到鼎盛。隋唐时期的洛阳一度成为东西方向往之地,众多外国人涌入洛阳,或通使,或求学,或经商,或当官,或从事文化、宗教等活动。在洛阳市的定鼎门,至今仍保留着1000年以前的骆驼脚印,汉魏洛阳城的铜驼大街,是最繁华的街道。
河南省文物局研究员 陈彦堂:
骆驼根本不是中原固有的物种,那么从西域到东方显然要穿越沙漠戈壁,然后来到了天下之中的中原,那么这条大街以骆驼命名,骆驼已经成了这么一个文化交流、商贸交流的符号,因此就把这个大街命名为铜驼大街。
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后,洛阳进入高度繁荣时期,外国商人、使节沿着丝绸之路纷至沓来,东魏杨炫之所撰写的《洛阳伽蓝记》中,详细的记录了在都城洛阳城外伊河、洛河之间的御道东,设立接待外国商人、使节的 “四馆”,即金陵馆、燕然馆、扶桑馆、崦嵫馆,其中崦嵫馆即专门用来接待来自西方的使节和商人。
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局研究员 王阁:
在这四个馆里如果是客商和使者居住三年以后,他们就会被皇帝赐宅在四夷里,长期安家在洛阳。 特别是西方来的客人会被赐宅在慕义里,从这个名字可以判断 ,他们是非常仰慕中原文化的, 愿意长期居住在中原 居住在洛阳。
随着中国文明的不断对外传播,到了唐朝时期,中国成为许多国家学习和向往的地方,派遣大量使节和留学生开展外交和文化交流活动。公元716年,日本政府派遣由557人组成的第八次遣唐船,来到中国,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就是日本来华留学生中的杰出代表。阿倍仲麻吕到中国后改名叫晁衡,字巨卿。开元年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后被封为唐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公元770年,在中国度过了54年的阿倍仲麻吕在长安去世,埋葬于陕西省西安市,著名诗人李白曾写下《哭晁卿衡》诗篇,纪念这位日本来的友好使者。
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局研究员 王阁:
在北魏都洛的四十年间,据我们查找文献统计,应该有250批次以上客商和使者来到洛阳,其中宣武帝时候,特别是景明、正始、永平年间来的客商是最多的,他们羡慕洛阳的繁华,其中大部分人还愿意居住在这里。
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阳登基,她建造的天堂名堂,金碧辉煌,气势宏伟,显示着当年经济文化的雄厚和繁华,在重建的洛阳天堂二层壁画《万国来朝》中,再现了女皇武则天于洛阳明堂接见外国使节的宏大历史画面。
1931年,在西晋洛阳城发现的“西晋辟雍碑”,碑文记载着太学生“东起于海,西至流沙,并时集至目万有余人”,在学生名单上记载有西域朱乔尚建、王迈世光、伟景大卿、隗元君凯等名字,从这些名字的发音来看,来这所太学的留学生姓名和中原人名的差别。
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局研究员 徐金星:
太学从东汉光武帝就开始用,后来东汉完了以后就是曹魏、三国魏也建都洛阳,继续用这个太学。 曹魏之后,西晋也建都洛阳也用这个太学, 就是从曹魏到西晋几百年时间。
据统计,仅在唐朝的289年间,共约有71个国家派遣使节来中国共582次,留学生达到3000多人。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齐东方:
中国过去古代是以华夏为中心,而且中国传统有一个政治地理概念,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的世界都是我的,因为这是当时人们的眼界。
在许多历史文献中,记录着胡人的行为和踪迹,胡人究竟是哪里的人?为什么称之为胡人?
洛阳师范学院教授 毛阳光:
胡人,不同时代的语境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早期我们都知道,像汉代的匈奴人,他们也自称为胡人。到了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胡人更多是指来自于西北的,西域诸国的、伊朗族系的这些人 。
从西汉开始到唐朝的六百多年间,在经丝绸之路连接欧亚大陆的经贸往来中,有一个马帮商队——就是粟特人组成的马帮贸易团队,这些生活在阿姆河和锡尔河一带的粟特人,为什么要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做生意呢?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齐东方:
这个粟特人有个特点,他兼具了很多其他地区人不具备的,他既是个农耕民族,也是个游牧民族, 更重要他还是商业民族。粟特人很能做生意, 而他处的这个地点也非常重要,可以叫世界文明的十字路口,南北贸易、东西贸易其实都是通过他们来进行中介的,比如说我们经常说和罗马人或者和波斯人一起做生意。
从西域到东夷,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文明,成为膜拜和向往的东方文明的核心,在日本福冈市博物馆保存的“汉委奴国王金印”,就是东汉光武皇帝刘秀在洛阳鸿胪寺赐给日本使臣的一个历史见证。
从东汉到唐朝600年间,有多少外国使节和留学生来到古都洛阳?古代的政府有哪些机构和接待礼仪?这些外国人员为传播中华文明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请关注本期对话中原《古都洛阳城里的外国使节》。
《对话中原》播出时间
河南卫视
(周日)17:41
河南新闻频道
(周日)18:40
(次周一)5:15 和11:16
不见不散
责任编辑:冬贵 编辑:牛雯
内容总监:田东里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