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猪对华夏族有什么意义吗?好吃的就不说了,猪肉归于肾经,好吃好消化,和人体匹配。还有更高层次的意义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拔高下猪的内涵,猪,上古时代出土的很多部落酋长的权柄、玉佩,全都刻有猪神。山海经也有猪的说法,海外西经说: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大家都知道,山海经是一本天文历法的经典。
猪,我先说答案:就是中古时代北斗七星的形象代言:猪。懂点考古的都知道,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图:天帝骑猪巡天图。天帝出巡为什么骑着是猪?而不是马,龙,牛,狗?为啥猪八戒叫做天蓬元帅?
良渚神徽,旧称“神人兽面纹”,实为“天帝骑猪巡天图”。上部的“神人”,即良渚至高神“北极天帝”。下部的“兽面”,即良渚次高神“北斗猪神”。
天似穹庐,蓬就是穹顶啊,《淮南子》、《左传》、《山海经》都有封豕的记录,这里的豕,就是中古星空的北斗七星。天蓬天极,升极于天。皇极经世,很多说法皆源于这个。
北斗七星和北极其实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变化呢。中古时代的北斗七星我们的祖先观察最重要的北斗斗魁四星,觉得猪的眼鼻四孔是倒梯形,于是根据这个轮廓勾勒了一个图,叫做“北斗猪神”,后来说诸神,诸成多的意思。
在中国的考古历史中,著名的大地湾文化彩陶壶就有一个很有名的花纹:四面画了四个北斗猪神,标示四季北斗的循环旋转。猪眼的眼珠,标示太阳。猪眼的眼白,标示月亮。出土了很多类似的图画。
所以,中古时候的祭祀神坛,比如高庙文化出土的,就叫做北斗猪神祭坛。古代的汉阙也都模仿猪头的造型来设计的。数起于牛(二十八宿之牛宿)象终于亥(十二地支之猪)。
中国考古中有很多这类的发现,比如牛河梁遗址的猪首山,城子山遗址的北斗七星祭坛和正南方向的猪首石。所以,华夏人为什么喜欢猪,一方面是他好吃,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一方面就是他代表了北斗七星,北斗又代表了时令,所以猪就代表了天神。猪神=北斗之神。猪肉纯种是黑色,因为猪对应北方,属于水,水主黑。
瑞明:黄帝名轩辕,北斗神也。所以,黄帝和猪神又有上了等号,猪经常在祭祀场合就献给了黄帝祖先。很多黄帝部落出土的墓葬,出土的很多陪葬品就是猪的造型。
北斗,又称帝车(象轩辕),天帝骑猪巡天图,猪就代表了北斗,北斗我说过,就是帝车。这样就能穿起来了。在天道文化丧失后,天帝骑猪巡天就被附庸文雅的外行文人改为了天帝骑车巡天。说明到了这个时候,猪和北斗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忘记了。
浙江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由良渚琮王领衔。这件玉琮之所以被誉为“良渚琮王”,除了在良渚玉琮中体量最大、份量最重,另一原因是刻有最清晰、最繁复的良渚神徽。其他良渚玉琮和良渚玉器,通常只有神徽的简化版。其中绝大多数,又只有神徽的下半部分。
文人们想不通,上帝这么尊贵,干嘛要骑个猪,不好不雅观,就改为了骑车,这么一改,把天道文明和文学记录给割裂了。猪八戒为什么又叫座天蓬元帅呢?因为古人把北极星当作宇宙的中心,而环绕在北极星附近的北斗七星,也叫做中央天区,像是领衔的大臣带领着四方天区的万千繁星,共同围绕北极帝星旋转,所以北斗猪神又称“天蓬元帅”。
这里面有一个著名的文物叫做曾侯乙墓漆画,这个就是猪八戒的原型。所以,猪在黄帝内经里属于水,水对应着北方,对应着肾,这就好理解了,因为猪就是北斗,北斗就代表了北方,北方属于水。这样都通了。所以,猪肉入肾精。这样把天文和人文、养生都融会贯通。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古代妻子也成为浑家,真的写法是溷家,也就是猪圈的意思。家,上面是宝盖头,下面也是猪。所以,古人成为家里有猪有女人才叫作家。猪,就代表了天道,天道就意味着五谷丰登,意味着安居乐业。懂了吧。中国有一个传说:浑沌神话,原型就是是母猪怀孕的胎宫的喻象,象征至上的生殖力,代表了多子多福,千秋万代。所以,有猪才有家。
女子生产后的胎盘中医学名“紫河车”,这个结合上面说的,就懂了。胎盘是和猪可以相互代言的,猪就是北斗,北斗就是帝车,上帝居住的地方就是紫薇宫,所以胎盘就是紫河车,意味着黄帝居住并出门巡天的地方,也就是孕育孩子和让孩子出门的地方。
黄帝与蚩尤交战于涿鹿,这个涿鹿是大猪的意思,代表了生殖能力,就代表了千秋万代,多子多福。所以黄帝和蚩尤在这里交战,寓意着抢占人类未来的繁衍权力。亥,也是象形字,就是夫妻抱着,也就是亲热圆房的意思。所以,亥时,就是晚上9-11点,就是夫妻圆房生孩子的时候。然后圆房了就怀孕了,亥也是挺着大肚子的孕妇之象。
所以,天文读懂了,文化就顺其自然就懂了,不懂天文,文化就是死记硬背,无法理解其中奥秘,所以,猪也代表了生殖繁衍,千秋万代。这个都是我们祖先的智慧,咱们不能丢了,现在是丢的差不多了,我参加一些学术论坛,天道文明在学术圈已经丧失的差不多了,天道照耀天下,天下才能安宁,猪=天道=多子多福,所以华夏人觉得多子多福,祭祀不断就是最好的追求。
为啥要多生?这是人本和资本的战争,资本认为,人是资源,是红利,是工具,是生产力。人认为,金钱和物质只不过是人的生活资料,人才是根本,连孩子都不敢生,说明被以钱为本的资本主义打垮了。
人工智能就更可笑了,如果资本主义赢了,有了机器人,人类就灭绝了,机器人充电就行了,不用发工资,交社保,不用费心管理,不用担心偷懒,还要人干嘛。在资本主义的语境中,机器人和人是竞争关系,不是人的福音,除非是人本社会,机器人能给人干活,一家发一个。
机器人没有消费,资本怎么增值?这个问题问的好,现在有消费,说明资本还没有实现一个绝对的主宰来控制一切,零散的分工还存在。如果到了机器人时代,就没什么分工和竞争了,一个绝对主宰出现了,控制整个地球,还要人消费干嘛。
资本对人的践踏,甚于满清日据时期,现在都是讲人口红利了,红利,就是钱的意思嘛,人=钱,满清那时候践踏百姓,起码还是个人,只是没有尊严的人,没说人是钱。日本鬼子污蔑我们是马路大,也没讲人是钱。
良渚神徽 " 天帝骑猪巡天图 " 的下部,是良渚文化的次高神 " 北斗猪神 "。" 北斗猪神 " 也是上古华夏其他族群和中古夏商周的次高神,只是神名不尽相同。根据文献记载,上古北斗猪神的神名,有 " 封豨 "(《淮南子》)、" 封豕 "(《左传》)、" 并封 "(《山海经》)等等;中古北斗猪神的神名,有 " 北斗星君 "、" 北斗真君 "、" 斗斋星神 "、" 天蓬元帅 " 等等。
本文梳理上古华夏各大族群的各种北斗猪神造型,顺便分析中古夏商周对上古北斗猪神各种造型的继承。
上古伏羲族通过夜观天象,发现了北斗七星围绕北极帝星旋转,于是根据北极天象的 " 帝 " 字形连线,创造了伏羲族的北极天帝 " 帝俊 " 和 " 帝 " 字(详见前篇);然后根据北斗七星的斗魁四星,酷似猪的眼鼻四孔,均为倒梯形,创造了伏羲族的 " 北斗猪神 " 。
甘肃天水王家阴洼出土的大地湾文化彩陶壶,四面画了四个北斗猪神,标示四季北斗的循环旋转。猪眼的眼珠,标示太阳。猪眼的眼白,标示月亮。
甘肃天水出土的大地湾文化彩陶盆,猪鼻二孔改为标示阳半年、阴半年的两仪纹。其他基本不变。
甘肃伏羲族向东扩张,成为东扩伏羲支族(即神农族),形成了陕西、山西、河南的仰韶文化(前 5000~前 3000)。陕西临潼姜寨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壶,承袭甘肃伏羲族的北斗猪神。
甘肃伏羲族向南扩张,成为南扩伏羲支族(即彝族的祖族),先从四川东部扩张到湖南西南部,形成了沅水流域的高庙文化(前 5800~前 4500)。又从四川东部扩张到湖南西北部、湖北西南部,形成了洞庭湖流域的大溪文化(前 4500~前 3300)。
红山黄帝族通过夜观天象,也发现了北斗七星围绕北极七星之帝星旋转,于是先根据北极天象创造了勾云形玉器 " 玄鼋 ",再根据 " 玄鼋 " 创造了勾云形天帝 " 轩辕 ";又接受仰韶伏羲族、良渚南蛮族的双重影响,创造了蹲踞式天帝 " 帝俊 "(详见前篇)。然后根据北斗七星的斗魁四星,酷似猪的眼鼻四孔,均为倒梯形,创造了黄帝族的北斗猪神 " 封豨 "(《淮南子》)。
黄帝族把猪视为北斗之神的证据很多,限于篇幅,仅举两大硬证。
第一硬证:牛河梁遗址的斗形布局和正南方向的猪首山。
辽宁建平的牛河梁遗址,是红山黄帝族的最大祭祀中心,共有十六处地点,按照北斗七星布局:第一地点是作为牛河梁遗址核心的女神庙,对应北斗第一星 " 天枢星 ";第十三地点是牛河梁遗址的制高点,对应北斗第七星 " 摇光星 ",而且正南方向面对猪首山,即 " 封豨山 "。
第二硬证:城子山遗址的北斗七星祭坛和正南方向的猪首石。
内蒙古赤峰敖汉旗的城子山遗址,有夏家店下层文化(红山文化的后继文化)的北斗七星祭坛和观星台。祭坛的石头表面,刻有北斗七星。观星台的正南山岩,雕了一个巨大的猪首,即 " 封豨岩 "。
两大硬证已经足以证明:上古黄帝族把猪视为北斗之神。
其他旁证,还有无数。比如红山黄帝族有大量的北斗猪神 " 封豨 " 面具、玉佩、陶罐。
红山黄帝族崇拜北斗猪神 " 封豨 ",所以族名是 " 豨韦氏 "。夏代仍有 " 豨韦氏 " 的封国 " 豕韦国 "。成吉思汉蒙古族是红山黄帝族 " 豨韦氏 " 的后裔,所以族名是 " 室韦氏 "。
红山黄帝族酋长的权柄、玉佩,全都只刻北斗猪神,不刻北极天帝。上古黄帝族还有一种双猪首的北斗猪神,亦即《山海经 ? 海外西经》的 " 并封 ":" 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 " 并封 " 是 " 并列封豨 " 的简称,是雌雄北斗猪神的合体。上古黄帝族酋长死后,又与雌雄北斗猪神 " 并封 " 合葬。
上古天帝巡天,只骑猪,不乘车,是因为六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尚未发明车轮。车轮的发明时间,是四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此后北斗七星不再拟形为猪,转而拟形为车,于是中古天帝巡天,不再骑猪,改为乘车。图像见于山东嘉祥的东汉武梁祠。
北极天帝除了骑北斗之猪巡天,乘北斗之车巡天,还可以骑苍龙七宿巡天,骑白虎七宿巡天。形象见于西周玉器和战国玉器。
北极天帝所乘北斗之车,动力来自两匹天马,专名“龙马”。《山海经》所言天帝“乘两龙”,并非明清以后《山海经》插图所画的骑两龙,而是“乘两龙”之车。图像见于江苏淮阴高庄战国墓出土的青铜器,又见于山西长治分水岭东周墓出土的青铜器。
上古华夏全境主要有四大文化圈,分属四大族群:良渚文化圈,属于上古南蛮族;仰韶文化圈,属于上古伏羲族;大汶口文化圈,属于上古东夷族;红山文化圈,属于上古黄帝族。四大族群都把北极七星拟形为至高神“北极天帝”,都把北斗七星拟形为次高神“北斗猪神”。
华夏全境的四大族群,经过仰韶时代两千年(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的独立发展,以及龙山时代一千年(公元前3000~公元前2000)的相互影响,融合为文化要素大同、区域特色小异的全球最大文化共同体,为夏商周文明奠定了雄厚基础。所以中古以后的中国神谱,仍以“北极天帝”为至高神,仍以“北斗猪神”为次高神。
由于北极帝星又称“太一”或“紫微星”,所以北极天帝又称“太一上帝”、“紫微大帝”。由于上古族群和中古夏商周都用玉料制作北极天帝,所以北极天帝又称“玉皇大帝”,简称“玉帝”。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原型正是上古华夏的北极天帝。所以良渚琮王的北极天帝形象,是商周青铜器饕餮纹的前世法身。
由于北斗七星位于中央天区,领衔四方天区的万千繁星,共同围绕北极帝星旋转,所以北斗猪神又称“天蓬元帅”。《西游记》的“猪八戒”,原型正是上古华夏的北斗猪神。所以战国曾侯乙墓漆画和洛阳偃师邙山汉墓壁画的北斗猪神形象,是“天蓬元帅猪八戒”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