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看有的古装电视剧中,当行刑人要斩首犯人的时候。突然听到,“刀下留人”这四个字之后,行刑人往往就停住了。就好像“刀下留人”,四个字充满着魔力一样。那么为什么当行刑人听到这四个字,就停住呢?看看这几个字就明白了,让谁也不敢下刀。
在清朝的时候,斩首示众,一般情况下都在菜市口。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菜市口人员众多。犯人被斩首,可以做个典范,引以为戒。我们看电视剧,水浒传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情节,一位梁山好汉被推到了斩首台,正要斩首的时候,突然间一声“刀下留人”,行刑人就停住了,然后梁山好汉被救走了。
可见,这“刀下留人”有时候还耽误事儿。其实,这是,古代法律当中的一部分的体现。古代被斩首的人还可以复审,像古代被推上斩首台的人,斩首,之前被赦免的大有人在。行刑人之所以听到“刀下留人”就停住,就是怕误杀被赦免的人。
宋朝,更是对这项法律进行了完善。有几个字充分表现了这一点,这几个字叫做:死囚临死叫冤者,可在陈奏。人命大于天,即使在封建社会中,也是受到重视的。但是很多电视剧在演绎的时候,听到“刀下留人”时,不是犯人被赦免,就是有人来救犯人。但是,来的人若是救犯人的,往往就会杀掉行刑人,这对于行刑人来说很不公平。
行刑人招谁惹谁了?他端着碗饭,挣这份儿钱,端这份职,是不应该被杀的。而作为行刑人,一旦听到“刀下留人”,他没有停住,万一失手把犯人给砍了,那么他还是要负一定的责任。但是这种刀下留人的喊冤陈奏,也不是无限制的。
在中国历史上,有的朝代允许三次,有的朝代允许五次。这样其实挺合理的,因为人命大于天,人最珍贵的就是生命,因为生命一旦失去,就再也不会复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