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48岁才开始做亭长娶媳妇,之前就是一个村头的地痞,家里只有3个种地的兄长和刻薄的嫂子。读书是不可能读书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读书,能吃饱饭就觉得很幸福了。但是从秦末起兵之后,6年之内跃升为皇帝,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另外,刘邦对自己的认识很清晰很深刻,即使到了人容易犯错误的晚年,刘邦仍然能够保持清晰的头脑。比如,当时刘邦宠幸戚夫人,想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手下人不太同意,还把几个隐居山林的老人找出来辅佐太子,于是刘邦认为太子贤明,放弃改立太子的想法。
故事很简单,但是内涵很深刻。太子的才能品行到底如何难道刘邦这个做爹的不清楚吗?清楚,他知道太子不是好人选,但是通过这件事他也知道了太子还是有声望的,如果轻易易储,势必造成政局动荡,一旦他去世的比较急,即使立赵王如意为太子,他也坐不稳帝位,这对一个新生的帝国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他选择了放弃!即使他去世后戚夫人和赵王的下场会很惨也放弃了。
刘邦的一个最大的功劳是,他再次统一了中国,并把统一的观念种在了所有人的脑子中,流传到今天!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中国的功能是亘古未有的,但是秦朝延续的时间太短,仅仅20多年,秦末诸侯起兵,一夜之间战国全部复辟,项羽灭秦后也是分封诸王,他自己也只是一个诸侯王,这说明大一统的思想并不流行。而刘邦建立汉朝后,剪灭诸侯,分封刘氏,经过两汉四百年的延续,到三国时期,大家脑子里的第一想法还是统一!即使到了南北朝,北朝不忘南征,南朝矢志北伐,可见统一已经成为所有统治阶级共同的梦想。
我们的民族是汉族,这个“汉”字可不是白来的!而李世民出自陇西李氏,起兵之前老爹和爷爷是国公,曾祖是郡公,西魏八柱国之一,自家兄弟姐妹里李建成、李元吉都是万里挑一的人物,平阳公主更是几千年少有的奇葩,家族内部牛人辈出,李孝恭、李道宗、李神通等等,都是一时翘楚,贯穿北魏西魏北周的关陇世家也支持,真真是把天时地利人和占全了!但是即使这样,从太原起兵,到灭高开道,也用了8年时间!另外,现在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其实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辉煌。
王朝更替时人口锐减,土地抛荒,新朝建立后重新分地,会造成农业大爆发和人口大爆发,从而形成所谓的“盛世”。但是李世民登基后,先是突厥打来了,然后连续大灾,灾害刚过又要反击突厥、打吐谷浑,后面又打吐蕃高句丽,所以整个贞观的主旋律是灾害+战争,根据史料统计,贞观初全国300万户,贞观13年还是300万户,说好的人口大爆发呢?全被灾害和战争抹平了。直到天宝末年,唐朝建立100多年了,人口才追上隋炀帝大业五年时的人口。
这就是为什么叫“贞观之治”,而不是“贞观盛世”,因为政治清明归政治清明,但是老百姓手里真是没钱啊!另外,玄武门事变的流毒贯穿了整个唐朝,再加上自己选储时的犹豫不定,唐朝每一次新老接替必定伴随着血雨腥风。你李世民能造你爹的反当皇帝,那为啥我不能造你的反?于是他自己的几个儿子造反了。
先是立李承乾为太子,后来喜欢李泰,于是支持李泰跟李承乾打擂台,不断的释放错误信号,到最后“两弃之”,要知道每一次储君更替,伴随着的就是一个个家族的兴衰覆灭!一个刚建立的王朝能够经受几次这样的折腾呢?从此以后,在大唐做太子是一个很苦逼的差事了,能够顺利走上帝位的太子简直屈指可数。
再一个,唐朝中后期的安史之乱以及五代、宋朝的作大,根子是在李世民这里的。败仗,汉高祖白登之围,大概的情形是这样的。汉高祖中了匈奴的诱敌之计,带领先头部队的骑兵被围在白登山,天降大雪很多人说是靠女人才脱险,再也不敢打匈奴了。其实仔细想一想就会知道,真相不会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