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用两个篇幅将商鞅变法的故事大致说了一遍,总的来看商鞅变法的成功推行,可以说是建立在血流成河的基础上的,《资治通鉴》记载:“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其曾在渭河边处决囚犯,渭河水因此变红(据说其记录是一天之内处决囚犯高达七百余人),可见商鞅执法之严酷,后来秦孝公去世后被秦人群起而攻之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且单从他个人来看,其为人也确实不怎么样。前面有提到过商鞅从魏国夺回了河西之地,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公元前340年,秦孝公听从了商鞅的建议,派商鞅率兵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率军抵抗。两军对垒,商鞅派人送信给公子卬:当年咱哥俩交情那么好,现在却要互相攻杀,实在不忍心。希望我们可以见面互相起誓结盟,畅饮之后罢兵回国吧(没有什么问题是哥俩一顿酒解决不了的)。单纯的公子卬真就屁颠颠地跑去同他的老朋友见面了,结果被商鞅活捉,然后乘势发起攻击,魏军大败。
大家看看,这就是在推行变法时立木赏金重视诚信的商鞅同志干出来的事儿,其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的胜之不武,要知道商鞅在魏国上班时,公子卬曾经也向魏惠王力荐过他。当然这只能说商鞅同志已经很快适应了角色,他觉得国与国之争利益肯定得摆在第一位。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我们来选看几条,首先是正面评价:
李斯: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
诸葛亮: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惩奸究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福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贪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再看几条负面评价:
司马迁: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贾谊:商君违礼义,弃伦理,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对于商鞅的评价,我是不敢和各朝各代的大咖们一较高下的,我的原则是干好自己历史搬运工的活儿,这里我要说说另外一个方面。
有人说商鞅变法的本质上是富国弱民,他是站在民众对立面的,其著作《商君书》里就有“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之说,但就商鞅变法这个事儿来说,即使其主观上有这样的想法,客观上来说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理由如下:
一是商鞅变法使秦国崛起,实力远超六国,为中国的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商鞅变法实实在在地激发出了民众积极向上的斗志。商鞅变法的本质其实不是弱民,虽然或许他主观上有“先激发出民众的斗志,为国家耕战取得战果的同时获得自己那一部分奖励,然后国家再想办法合理地拿掉其财富和权利,以保持民众持续奋斗的状态”这样的想法,但是,首先拿的这个过程会比较长,是从既得利益群体的后代手上拿(废除世卿世禄制度)。这就好比富一代已经拿到手上的物质财富,富二代可以享有,但其他的权利福利那就不行。这一点其实还好,现在还要征收遗产税呢,美国为什么那么多富豪热衷于做慈善?因为其遗产税高的吓人,最高税率达55%!(当然也不排除人家很多富豪确实很有良善之心);其次,他为贫苦人民创造了成为富一代的机会,只要努力耕战,就能有翻身的机会。
所以我觉得商鞅的变法理念核心在于持久地保持民众向上的积极性和动力,而不是一味地弱民。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为下层人民第一次建立了系统、公正、规范的上升渠道(囿于当时时代特点,这个上升渠道主要为军功),要知道下一次还要等到隋炀帝开科取士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