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养蚕、缫丝、织绸与染织及其传说习俗等构成的桑蚕文化,与稻田文化一起,标志着农耕文明的成熟,是汉文化的主体文化。
鎏金铜蚕
“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民间习俗中,春节期间的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八,分别是鸡、犬、猪、羊、牛、马、人、蚕过年。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人们到蚕神庙、蚕神殿、嫘祖庙等地,烧香点蜡、挂红放炮,祭奠蚕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人丁平安、蚕事顺遂,进而形成庙会。民间传说,正月初八蚕过年时妇女不能用针线,否则蚕的眼睛会瞎。
此外,民间信仰相关的蚕俗很多。如除夕黄昏的“呼蚕花”,除夕夜的“点蚕花灯”;正月初一上午“困蚕花”、“关蚕花”;春节或清明前后的“扫蚕花地”,除夕或正月十五的“烧田蚕”等等。
蚕家在除夕黄昏,令孩童手提各式灯笼,如马头灯、元宝灯、鳌鱼灯、兔子灯等,在村前、门口、屋后及田间地角一边照一边唱《呼蚕花》歌,小孩子乘机奔逐嬉戏,直闹到夜深人静时,俗称“ 呼蚕花”;
除夕夜,在家堂屋的土地菩萨神龛内点一盏油灯或一支红烛,年初一早晨吹灭,俗称“点蚕花灯”;
正月大年初一上午,蚕妇要睡懒觉,起床特别迟,俗称“困蚕花”;农户在大年初一不开正门,进出只走边门,称为“关蚕花”。
【北京九坛之先蚕坛 】
北京有“九坛八庙颐和园,东四西单鼓楼前”之说。所谓“九坛八庙”是古代北京的宗教祭祀场所,无论是“九坛”还是“八庙”都表现出当年古城的宗教氛围、状态和文化。其中,北京的九坛指的是天坛、地坛、祈谷坛、朝日坛、夕月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和社稷坛。
蚕神是中国民间信奉的司蚕桑之神。中国是最早发明种桑饲蚕的国家。在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中,蚕桑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无论是古代统治阶级还是普通的中国劳动人民都对蚕神有着很高的敬意。
北京先蚕坛在北海公园的东北角,面积1.7万平方米,原为明代雷霆洪应殿旧址,原坛建于北京城北郊,明嘉靖十年(1531)迁西苑。今天所存先蚕坛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十三年(1748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及同治、宣统年间均有修缮。每年春季第二个月的已日,皇后要来此躬行桑礼,以示对农副业生产的关怀与重视,先蚕坛成为后妃们祭祀“蚕神”的地方,是北京的九坛八庙之一。
先蚕坛院内建筑有“观桑台”、“亲蚕殿”、“后殿”、“先蚕神殿”、“神橱”、“蚕署”、“井亭”、“牲亭”、“蚕所”、“游廊”、“桑园”、“浴蚕池”等。院内种有很多桑树,东面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小河叫“浴蚕河”,是元代由金水河引入北海东边的一支水系。整体建筑宏伟,构造精美,绿瓦红墙,色彩艳丽。先蚕坛作为北京九坛之一,是现存较完整的一处皇室祭祀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