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53年,晋国的赵、魏、韩三家联合起来,消灭了智氏。然后,他们三家又一起瓜分了晋,各自独立建国,史称“三家分晋”。
一天,魏文侯把宰相李悝(kuī)召来,忧心忡忡地跟他说:“咱们国家刚刚成立立,国力微弱,图存乃是头等大事。我想派人出使楚国,跟他们搞好外交,到时候有楚国这个超级大国可以依傍,我就不用愁了。”
李悝见魏文侯这么信誓旦旦的,就没有直言说行还是不行,他反问道:“臣有个故事,大王你想听吗?”
魏文侯点头应允,李悝便说:“微臣年少的时候生活困顿,一心只想投靠亲朋好友,所以心里没什么害怕的。那时臣访遍了亲朋好友,不是遭人冷遇就是看人家的白眼,甚至还有人口出恶言呵斥我。我呢就伤心地大哭,觉得世态炎凉,活着没什么意思。当时有一位老人劝我说:‘人生在世,应该自强自立,怎么能依靠别人呢?你存有这个心思想法就已经是大错了,因为别人不接济你就伤心绝望,那就更不可原谅了。你身处困境还有口气,别人都视而不见,你觉得你死了就会有人为你伤心了吗?你还是自求解脱之道吧。’有了那个老人的当头棒喝,我才振作起来,自强不息。臣有今日的地位,并不是臣有什么倚仗,而是臣勤劳奋发的结果。”
魏文侯听出了弦外之音,他连忙说:“对于现在的魏国,你有何计策,尽管直言。”
李悝:“臣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向别人求助并不可靠,关键是要有自立的精神。为人如此,治国的道理也是一样。如果大王不想着发愤图强,只把希望寄托在楚国这样的大国身上,终究不能保全魏国。如果这样,咱们失去国家的尊严不说,还会丧失发展良机,这个提议实在不足取啊。”
魏文侯感叹不止,连称有理。李悝为了坚定魏文侯的信心,又给他盘了一笔细账,他说:“咱们魏国的土地,除了山河、湖泊、荒原之外,可耕种的土地有六百多万亩之多。如果奖励耕种,百姓勤勉,每亩增收三斗粮食并不算难,这样一季下来,全国就可增产一百八十万石。倘若政策不当,百姓不勤,田地荒废,减产一百八十万石就跟玩儿似的,如此一反一正,就有三百六十万石的差距,这对国家的发展影响很大。所以说自强之道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鼓励农耕,若是能减轻劳役和赋税,多开垦荒田,国家的财力就能日渐雄厚。一旦财力雄厚了,那国强兵壮也就指日可待,到那时我们还需要去求助别人吗?”
魏文侯听他这么一盘,激动地站了起来,大声说:“你这建议太好了,我决定马上实行,鼓励农耕。”
经济上,他主张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让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
几年过后,魏国粮食日益增加,国力渐强。
粮食富足后,李悝又想盘一下改革弊病。他针对朝廷的世卿世禄制度,向魏文侯进言说:“钱财足用,衣食无忧,仍旧不能让国家真正地强大。朝廷的弊政不除,用人失策,就会导致才无所用,白白浪费宝贵的人力资源。其实咱们国家并不缺乏各种人才,只是世卿世禄制度让庸人占据高位,让真正有才的人无从大显身手罢了。”
魏文侯沉默了很久,然后问李悝:“这个政策若要废除,那些世家大族必定心怀怨恨,应该怎么处置他们呢?”
李悝早就在心里盘算好了,听他这么问,赶紧答道:“有小灾小病不早下决心自己除掉,等到日后必定会病重难治。咱们此举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哪还能顾及那些世家大族的一点点鸡毛蒜皮的私利私怨。臣冒着惹众怒众怨的风险进献这个治国良策,就是为了国家大计着想,大王您不该犹豫不定,踟蹰不前。”
魏文侯被他的一片忠心感动,于是命李悝主持改革大事。由于早就盘算好了一切,李悝很快就拿出一整套详细的实施方案。魏文侯诏命实行,其主要内容有:不论贵族和平民,只要有治国安邦的才能,都可以在朝廷做官;无论何人,一律按照其本领高低和功劳大小授予官职;官员各司其职,有功者赏,有罪者罚;凡是无功而又作威作福的,即使是贵族,也必须取消其爵位和俸禄……
除此之外,李悝还在魏文侯的支持下,起草实行了多项法律。他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的《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现已失传。盘农业、盘人力资源选拔、盘法律、盘国家发展改革大计……在他的带领下,魏国全方位革除了弊端,消除了自身的隐患。
在万物皆刻盘的李悝的一顿神操作之下,魏国迅速强大起来,其他各诸侯国也都开始对魏国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