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到了末期,世界格局在不声不响中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两极世界失去平衡,美国没了对手,自然坐上了军事强国的宝座,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不仅让世界局势和政局发生了剧烈震荡,也引起了一些国家内部瓦解动荡,苏联解体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在这种背景下,中苏两国边境曾发生了3万人想越过边境回到中国,却被直接拦住的事件。
那么,这3万人既然是“中国人”,又为何被无情果断地拦阻了呢?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是事出有因的,要从当年的伊塔事件说起。
伊塔事件,又被称为“5·29反革命暴乱事件”。是指在1962年5月29日发生在中国新疆约有6.1万中国公民,通过以伊犁的霍尔果斯口岸和塔城的巴克图口岸为主的几个重要边境口岸,集体非法越境前往邻国苏联的叛国事件。
发生这样的事件绝非偶然,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渊源的。早在1871年,沙俄侵占了整个伊犁,直到《伊犁条约》的签订伊犁才又回归中国后,但沙俄仍没有停止抢掠伊犁人民到俄境内。十月革命爆发后,沙皇政府又从中亚强征哈萨克牧民奔赴前线作战,使得当地民众起义,起义被镇压后的当地民众,大部分逃亡新疆境内躲避。
1932年至1938年,因为斯大林知道日本对苏联觊觎之心,因此对亚裔人十分排斥,便把一万多名华侨遣返至新疆的塔城地区。由于自1934年起亲苏的盛世才长期执政新疆,因此苏联在新疆有很强的影响力。二战让苏联人口奇缺,为此苏联决定从中国各地补充公民。在威逼东北、上海、天津等地的白俄侨民回国外,还把争取侨民的重点放了在新疆,利诱哈萨克、维吾尔和塔塔尔等中亚族人加入苏联国籍。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中亚语言翻译奇缺以及当时中苏联十分友好,新疆的一些民族学校直接采用苏联的相应语言课本进行教学,导致了一些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混乱或缺失。
而当时苏联中亚地区的地方政府官员没有停止以探亲等理由鼓捣向苏联输入劳动力。1956年吉尔吉斯某集体农庄党委书记曾企图带走280户柯尔克孜族牧民前往苏联没有得逞。而苏联籍的新疆政协处长铁衣甫阿吉,被哈萨克斯坦党中央书记日甫由夫许以高位后,带走了伊宁县哈西乡462户人家。
到了1957年中国“反**”运动开始,大量苏联归国华侨被诬为“右派”并遭受不公待遇。1960年2月,苏联边防军占领了中苏交界的额尔古纳河上属于内蒙管辖的克鲁赤纳岛,4月苏联边防人员又在新疆博孜艾格尔山口驱赶中国牧民,并绑架中方人员。中方保持克制并试图修复与苏联关系无果,导致双方互不信任。
这样苏联为达到目的,哈萨克广播电台用哈萨克语和吉尔吉斯语加强了对新疆境内人民策反宣传和渗透。而当时在新疆的苏联协会就一直越权向当地居民发放非法“侨民证”或“护照”。又有当时祖农·太也夫和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两位少将长期受苏联的诱惑和挑唆,他们煽动当地居民前往苏联协会领取非法“苏侨证”,并决定带领组织大量人口投靠苏联,去过幸福生活。
1962年4月22日凌晨,数十名拖家带口的边民,来到霍尔果斯口岸,要求乘坐国际公共汽车去苏联。但因当天无车运营而与边防战士发生口角,之后数千名手持苏侨证的边民来到口岸,但并发生了冲突。此时苏联已备好大量汽车来接边民,就这样接了三天三夜。中方始终保持冷静克制,并坚持了“不开枪、不动武、不与群众发生冲突”的原则,没有发生流血死人的问题。就这样,这些人如愿以偿的成为了苏联人。
在这起事件中,新疆塔城地区的逃离者达4万多人,为最多,并带走牲畜22万头,使得40多万亩农田撩荒未种。许多公社、农场及基层组织一时陷于瘫痪。伊犁也有1.6万多人越境,霍城县1.4万余人,使霍城县经济损失达978.9万元。
在此情况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起代耕、代牧、代管的“三代”任务。后来,就把“三代”人员留在当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和守卫边疆任务。为稳定新疆局势,防止苏联的渗透破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后,苏联还利用逃苏华侨向新疆继续邮寄包裹,宣传到苏联后有多么好。其实不然,前往苏联的中国公民生活得并不好,不少人被强制放牧。当然苏联对新疆的外逃人员进行了安抚,并也想遣返部分人员,但遭到中方拒绝。到了1990年代苏联解体后,就出现了当年部分逃苏人员企图返华在边境聚集的事件。也就是前文说过的那一幕。
其实,在当年这些人的脚迈过国境线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不再是中国人了。之后苏联解体,我国各方面的发展突飞猛进,虽然他们意识到了当初的错误,但是为时已晚,想再回头那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才会被拦住。背叛总是要付出代价的。真可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