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黑色的马歇尔
没有一部历史是绝对客观的,艺术史亦如此。
在 20 世纪之前的艺术长河里,黑人创作者从未踏入主流,甚至黑人形象也极少出现在画面中。
《奥林匹亚》 马奈 1863 年 现收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
1863 年,31 岁的马奈完成经典作品《奥林匹亚》。
画中,完全世俗化的女孩摆出经典的维纳斯姿势,她满不在乎的看向画外,对观众与学院派发出挑战。更让众人难以接受的是,替代神话中女神的,竟是一位妓女。
这位 16 岁的“维纳斯”裸露全身躺在床上,身体处于明亮的光线中,冷白色的床上物品像雪一样刺眼,黑色皮肤的女佣则几乎要融入到背景中,毫不起眼,她与颜色更深的黑猫一样,都是为了衬托那位裸女。
“黑色”总是被边缘,这就是真实的艺术史,如艺术家克里·詹姆斯·马歇尔( Kerry James Marshall )所说:“当你去美术馆时,你最不可能遇到的是黑人的照片。当谈及有关艺术和美的想法时,黑人的形象亦缺席。”
《艺术家为不及往昔的自己所作的肖像》马歇尔 1980 年
《自画像与吸尘器》 马歇尔 1981 年
1963 年,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 I have a dream ),也是在这一年,8 岁的马歇尔随父母从种族隔离最严重的伯明翰迁到了洛杉矶南部的瓦茨地区。
在这里,白人针对黑人、黑人打砸黑人的暴力事件并未减少,他甚至亲眼见证了震动全美的 1965 年瓦茨区动乱。在这次事件中,30 多人死亡,1000 多人受伤,其中也包括马歇尔的亲人。
在黑人为人权斗争的 60 年代,是自南北战争结束以来美国政府出动军警最频繁的年代,也是不同肤色的人争取同等权利的最重要年代。
《样式》 马歇尔 1993 年
十几岁时,马歇尔第一次走进美术馆,他立刻被眼前的景象迷住。
“那时,我每层楼都细细观看,不放过任何内容。之后我又来到图书馆区域,第一次得以不被歧视的尽情翻阅...”
通过观看查阅,他发觉被载入史册的艺术作品中,对黑人的描绘严重缺失,即使偶有出现,也只是因为构图、色调或其他需要。对此,马歇尔没有过多抱怨,他只是暗下决心,决定去深入了解艺术史的轨迹,并试图把“黑色”纳入其中。
创作于 1993 年的作品《样式》,将黑人最为普通的生活场景作为主题描绘了出来,这是他第一幅被大型美术馆收藏的作品。
《裸体(在聚光灯下)》 马歇尔 2009 年
《黑色明星》 马歇尔 2012 年
1978 年,马歇尔从洛杉矶奥蒂斯艺术学院毕业后,坚定了自己的艺术之路。
与绝大多数艺术家不同,他在绘制人物肤色时,一滴白色颜料都不用,他的配方永远都是三种色调的黑:碳黑、玛斯黑和象牙黑,偶尔会使用黄色或蓝色的阴影去修饰黑色的主体。
“创作这类作品的原因之一,为的是打破一种固有观念,即黑色无法变得复杂多样,或是你无法创作一幅只有黑色的作品。”他说,“根据作品的照明方式或观者站立的不同位置,你或许可以看到人物,又或许不能。它会在你眼前若隐若现。它具有某种同时性——在场与缺席,可见性和隐形性。”
显然,马歇尔在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向艺术史发出挑战。
《插图》 马歇尔 2003 年
在他毕业两年后完成的那幅著名的作品《艺术家为不及往昔的自己所做的肖像》可以看做其“艺术原点”之作,他将自己融在黑暗环境中,隐喻了众人对“隐形人”式的种族主义的刻板印象。
《知识与奇迹》 马歇尔
1997 年,马歇尔被授予“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奖”,从此,作品价格大涨。当早期作品《知识与奇迹》要被拍卖出售时,他有些苦恼,“我想说的是,为什么要把作品送给那些想用它们来赚钱的人?”他说,“这件作品在他们眼里成了变现法宝,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是。”
这件象征着“进入知识与想象世界入口”的作品,描绘了黑人儿童与成年人站在一个满是超大尺寸书籍前的场景,他是专门为了挂在图书馆而创作。
《呜咽呜咽》 马歇尔 2003 年
《无题(画家)》马歇尔 2009 年
他用自己的作品直面艺术,直面美国历史中对于非裔种族的不公正。
时至今日,64 岁的马歇尔依然每天在工作室画画,没有助理,所有关于绘画的事情都身体力行。当谈到黑人形象在艺术史上的缺失,他的回答并不尖刻:“你可以将之看作一种驱逐,但作为这种缺失的一部分,我的兴趣在于对它的扩展,而不在于对它的批评。”
《无题(工作室)》 马歇尔 2014 年
《婚照的静物画》 马歇尔 2015 年
最后,把马歇尔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这句话,不仅限于艺术:“没人会让你进入艺术世界。你可以等着别人让你进门,或者你可以把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把自己放在世界上,放在你想看的故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