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历史研究》2016年第3期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业英《击椎生不是蔡锷,那又是谁》一文,认为1907—1908 年在《云南》杂志发表诗文的击椎生不是当时远在国内广西的蔡锷,“八九不离十”是当时也在日本的唐璆。2017 年 8 月至 9 月,笔者在搜狐网站搜狐号“老邓说史”公众平台发表系列文章《击椎生不是蔡锷,是唐璆吗?曾业英先生失误》共20期,指出曾业英上文中所有论证和结论全部不符合史实,全部不能成立。《河北学刊》2018年第4期刊发曾业英先生《再论击椎生不是蔡锷而是唐璆》一文,仍坚称击椎生是唐璆。然而,经笔者认真查考,曾业英此文的所有论证和结论仍然全部不符合史实,全部不能成立。其根本原因就是曾先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出现严重的问题。对此,本刊自即日起分十期阐述之,敬请曾先生及广大读者关注。
蔡锷,字松坡,别号(笔名)击椎生
网上有一篇小学生作文走红,题目是《穷不过三代》,全文如下:
小时候总听人说,人穷穷不过三代,一直不明白啥意思,等我现在长大了才茅塞顿开,原来是穷到我这一代已经没钱,娶不上媳妇了,自然就没有了第四代!
老师阅后,大加赞赏,认为该生太有才了,于是打了个高分,101分。
笔者阅后感到,小学生再有才,也赶不上博士生导师有才呀!最近,笔者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曾业英先生的一篇大作就超过了他,完全可以打102分!不信?且看:
在其发表于《河北学刊》2018年第4期的《再论击椎生不是蔡锷而是唐璆》一文中,曾业英先生为了证明击椎生不是蔡锷,而是唐璆,引用唐璆的门生萧香荄在《〈鍊心学果〉祝词并序》中一段话来说事。曾业英先生是这样说的:
唐璆的“门生萧香荄”更是对其师 1921 年前的经历作了全面概述:“先生气钟河岳,质秉桢干,抱爱国之热情,具救民之宏愿,幼岁抒怀,已具安边之志,中年访道,翻成经世之才。三年东海,两渡南洋,佐军戎于西蜀,参大义于南滇,硕画迈伦,宏猷卓著。……萧香荄说他幼岁“已具安边之志”,中年后“佐军戎于西蜀,参大义于南滇”。“佐军戎于西蜀”,当指参赞军事于广西,之所以没实指广西,是为了修辞上对偶下一句的“参大义于南滇”的需要,并不能因唐璆事实上没在“西蜀”(四川)从事军旅活动就认定其为不实之词。(详见下图)
来源:曾业英《再论击椎生不是蔡锷而是唐璆》
大家一定会发现,在曾业英先生的上文中,萧香荄明明说唐璆“佐军戎于西蜀”,但因其不合曾先生要以此证明唐璆1907年前在广西“从过军,戍过边”的主观预设,曾先生竟将萧香荄此语中的“西蜀”读成了“广西”,还找出了一个自以为是的“理由”:萧香荄所说唐璆“‘佐军戎于西蜀’,当指参赞军事于广西,之所以没实指广西,是为了修辞上对偶下一句的‘参大义于南滇’的需要”。
曾业英先生把“西蜀”读成了“广西”并为之找的所谓理由是真的吗?当然都不是!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对每一个地方都有固定的名称。“西蜀”自古以来就是指四川。相信大家也早已从**的诗句“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中知道了广东古称“南粤”。那么,广西古称什么呢?广西古称并非“西蜀”,而是“西粤”。康熙十五年(1676)九月,朝廷要招抚广西提督马雄,给雄的谕旨说:“尔世受国恩,劳绩素著,镇守西粤,绥厥严疆。”可见,古代“西蜀”和“西粤”分别指两个不同地方。所以,萧香荄明明说唐璆“佐军戎于西蜀”,曾先生却说当指广西,自己不懂还要怪萧香荄说错了,难道萧香荄连“西蜀”和“西粤”都分不清?!难道对此文“看过、认可的”唐璆也认可萧香荄所说的“西蜀”是指广西吗?!至于曾先生所谓“为了修辞上对偶下一句的‘参大义于南滇’的需要”的理由就更站不住脚了,“西蜀”在修辞上对偶“南滇”,难道“西粤”在修辞上就不对偶“南滇”吗?
由上可证,曾业英先生把“西蜀”读成了“广西”,哥哥你错矣!所以,曾业英先生的这篇文章是不是超过了那位小学生呢?该不该打102分呢!
好了,今天先聊到这里,对于这个问题您有何高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赐教。
预告:下周一起,本刊将闪亮推出击椎生笔名问题论争的收官之作——连载《大写的结论:曾业英先生错了!击椎生绝非唐璆,而是蔡锷》。敬请曾先生和广大读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