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军号称是世界上最精锐的部队,从不把包括美国、苏联和中国在内的各国军队放在眼里。然而,日军在侵略中国期间,中国军队的一种战术却让他们非常害怕,那就是伏击战。在抗战史上,经典的伏击战不计其数,其中有一场战斗颇具代表性:一支小部队轻松干掉39名日军,其中包括一名日军少将。
1938年9月26日,地下联络员朴永山将一份紧急情报送到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部并报告说:伪满洲国军政部要员日野武雄少将前来边境视察防务,他在40多个武装军警的保护下,当天已乘船来到小佳河集团部落巡视。情报显示,他们在一两天之内就要返回饶河。
“这真是送到嘴上的肥的肉,我们不能不吃!”第七军代理军长崔石泉接到情报后高兴地说。
当时,七军军部的密营在老鹰沟。大部队在同江、抚远、富锦、虎林一带活动,留守的只有一个警卫连和一个少年连。
留在密营的代理军长崔石泉和从同江回军部汇报请示工作的一师副师长姜克智,经过商量,决定姜克智任总指挥,率警卫连采用伏击战术,消灭这股来敌,狠狠地打击日伪军的器张气焰。
警卫连有30多人,他们都是地形熟、枪法准、富有战斗经验的老战士,一听说叫他们执行伏击任务,个个乐得直蹦。
27日下午,崔石泉和姜克智亲自率队从老鹰沟出发,直奔西风嘴子,卡住咽喉要隘,决心歼敌于挠力河中。
西风嘴子是位于挠力河下游的一个小山包,它象从完达山余脉的丛林中蹿出的一只老虎,虎尾连着老鹰沟,虎头在挠力河喝水,是挠力河主航道的必经之路。在这打伏击,地形最有利。
从密营到西风嘴子有40多华里。山于灭敌心切,又是熟路,指战员们如同脱缰的骏马沿着起伏的山岗,在密林丛中疾驰而行。
黄昏之前,指战员们按时到达了目的地。他们立即在北山头和西山坡构筑工事,挖掩体,插树枝,做好了伪装,分两道防线进行埋伏,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从旱路计算,小佳河离西风嘴子只有30华里,从水路上走就变成了130多华里了。因为挠力河床的弯度是千奇百怪的。有的地方是180度大转弯,有的地方又迂回近似30度的回旋弯,转悠半天都走不出几里地。埋伏了一夜的战士们,摩拳擦掌,急不可耐,锐利的目光注视着挠力河面。
10点左右,远处传来了马达的突突声,日军的汽艇来了。熬了一夜的战士们,顿时精神抖擞,倦意全消,立即检查了武器,把子弹推上了枪膛。
只见日军汽艇沿着蚯蚓形状的河道,转过一个弯又一个弯,由远而近,直奔西风嘴子而来。
300米、200米、100米……日野武雄直挺挺地站在甲板上一动不动,望远镜紧紧地贴在眼睛上,直视着西风嘴子山岗。
仅隔几十米远了,姜克智一声令下:“打!”
步枪、机枪顿时像开了锅一般,子弹象刮风似地向甲板上扫去。刹那间,日野少将和他周围的十来个随从,都被撂倒在甲板上。其他敌人仓皇应战,乱成一团,机枪射手还没到位就丧了命。
汽艇想夺路逃走,几十米的河道已被密集的火力网封死。这支抗联小部队居高临下,打得非常痛快。汽艇驾驶员被子弹穿了个贯通,拽着舵盘倒向一边。汽艇嗡地一声向北岸蹿去,一头扎在那里不动了,尾部慢慢地沉人水下,还击声也停止了。
战士们厉声喊道:“缴枪不杀!”干喊并没有动静,大家又像打靶似地,集中目标对准船舱,进行了一阵猛烈的射击。
船上一点动静也没有,姜克智命令;“划船冲上去看一看。”
有两个战士借来一条渔船,一名战士划船,一名战士端枪,径直冲上了汽艇。随后,姜克智和大家一起登上汽艇,只见几十名日军尸体横倒竖卧,全被击毙。
几十分钟的战斗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经过打扫战场,包括那位大名鼎鼎、威风凛凛的伪满洲国军政部要员日野武雄少将在内,甲板上躺着的船舱里卧的,一共39具尸体,缴获机枪1挺、长枪27支、短枪10支,子弹4000多发、望远镜1架。
有一名战士写了一张小纸条贴在舵楼上:“警告小鬼子,这就是日本侵略者的下场!”
这次战斗,抗联部队无一伤亡,战士们满载胜利的喜悦,安全迅速地回到了密营。挠力河畔伏击战的胜利,更加激发了抗联战士抗日救国、英勇杀敌的革命斗志,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杭联的战斗热情。
小佳河地区的老百姓奔走相告:“一船日本鬼子,连那个的大官儿都被抗联在西风嘴子打死在挠力河上了。”
这次伏击战也揭示了日军在中国必败的一个理由:不管日本侵略者气焰有多么嚣张、武器有多么精良,但是中国军队拥有巧妙的战略战术,日军每占领一寸土地,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就连日军自己也承认,非常忌惮中国军队神出鬼没的伏击战术。在日军将领写给日军大本营的报告中就曾提到:“共军利用地形,经常伏击我运输部队”,“共军得到民众的大力支持,巧妙地进行了游击战,不断袭击我小的守备队,伏击讨伐队等,而想要捕捉他们则极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