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想起香港
最有趣的就是香港脚
而广东最出名的就是佛山无影脚
每每看这些绝世武功的影视
都会想着待会去学校
我一定要一个打十个
电视剧里的黄飞鸿
就是我们现实里面的大侠
而飞鸿哥就在我的大大大大佛山
佛山,这座低调但极富内涵的城市
藏佛于山,大巧若拙
大街小巷里隐藏数不尽的粤文化
承载了我们多少人小时候的回忆
佛山:岭南文化发祥地
禅城、顺德、南海、三水和高明是佛山的五个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了50万大兵南下征服岭南,设下的除了桂林郡和象郡之外,另一个大郡就是南海,它囊括了现在包括佛山在内的广东绝大部分地区,郡制就设在番禺(今广州)。佛山在唐朝之前还叫季华乡,跟南海郡完全不是一个量级。而小弟“逆袭”的故事,正默默上演。
东晋时,一位高僧从罽(jì)宾国,也就是今天中印巴边界的克什米尔,来到了季华乡弘扬佛法,在某个山岗上建起了塔坡庙,供起了三尊佛像。后来大师离去,寺庙破败坍塌。
▲ 已重修的塔坡庙。摄影/招力行
“
至唐贞观二年,居人见塔坡冈夜辙有光,因掘地得铜佛三,奉于冈上,曰塔坡寺,遂以“佛山”名乡。
——《塔坡寺志》
”
夜晚放光,也许是唐朝佛学兴盛时人们的想象。有说法称实际上是人们在觅水打井时恰巧发现了三尊佛像。但无论如何,佛山因此而得名。因为地属岭南,河网广布,水路交通发达,到明清时,陶瓷、纺织、中药等行业发展迅猛,佛山一度和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被并称为“四大名镇”。
▲ 三水区大塘镇。摄影/招力行
功夫之乡,为何偏偏是佛山?
打铁不够,练武来凑
佛山镇是个手工业城镇,早在明成化、弘治年间,镇上的居民就“大率以铁冶为业” [[明]丘浚:《丘文庄公集·东溪记》],冶铁业对武术发展的推动很大。佛山冶铁业的利润很高,因此,内部纠纷也很多。
首先,劳资之间的纠纷很激烈,天启二年(1622年)“炒铸七行工匠纠众狂噪”、崇祯六年(1633年)“耳锅匠并锯柴工与诸炉户斗争” [乾隆《佛山忠义乡志》卷三《乡事》],就是两次典型的例子。
其次,冶铁业内部细分为很多行业,各行业之间也常出现纠纷。崇祯年间,铁钉行业的势力很大,成立了独立的铁钉行会馆,铁钉行的铺户就曾依仗行业势力,敲诈勒索铁锁、铁线业的铺户。
佛山旧城区
保卫家园,人人练武
对于一个工匠来说,习得一身好武艺,是维护自身权益的迫切需要。
佛山的手工业有二百二十多行,很多行业和冶铁业的情况相近,于是,数量庞大的产业工人,成为推动佛山武术兴盛的巨大力量。
不仅产业工人,事实上佛山社会各阶层都需要武术。工商业的发达导致外来人口大量增加,“商贾蝟集,则狙诈日生;佣作繁滋,则巧伪相竞” [乾隆《佛山忠义乡志》卷六《乡俗》],佛山镇没有强有力的官方治理机构,基本依靠民间自治,人口急剧增加,管理跟不上,乱象滋生。
乡志里有不少关于“抢劫”的记载,可以想象,没有被乡志记录的、小规模的打、砸、抢事件更多,佛山镇居民就长期在这样乱象环生的环境里,惊恐地生活着。
史称“所有顺德等处富户来此开设货店,自己携带小眷数口,闭门过活,向不与本镇绅士往来,俱畏人知其为富。”[《佛山义仓总录》卷二,转引自《明清佛山碑刻文献经济资料》。
工商业发达的佛山镇,能让人富足,却不能让人觉得“踏实”。
那时的一首《佛山竹枝词》云:
“
东瓜吼里好村庄,纸阁芦帘薜荔墙。
香梦不惊强盗扰,胜他豪拥软藤床。
”
在乡下农人酣梦香甜的反衬下,城里“软藤床”上的富人担忧强盗侵扰、夜不能寐的惊恐之态让人一览无余。财大气粗的富人尚且如此,势单力薄的底层平民就更不用说了。富人需要保卫、贫民需要自卫,于是武术就成为佛山全镇居民的共同需要。
“内忧”之外,“外患”也推动着佛山武术的进步。
发达的工商业让佛山镇成为“富庶之地”,也让佛山镇成为镇外各类盗贼企图的“用武之地”。为了抵御外来盗贼的洗劫,佛山镇于明万历年间成立了自卫组织忠义营,乡人经常与外来盗贼搏杀。
欲与洋人比高低
工商业的发达极大地推动了佛山镇的武术需求,工商业的衰落也具有相同的功效。清末,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洋货潮水般地涌进中国,佛山经济遭遇巨大的冲击,咸丰庚申(1860年)以后,各国纷请立约,洋货充斥我国,商务愈不可问。而佛山先承其弊。
由于当时关税不能自主,在廉价洋货的冲击下,佛山工商业全面萧条,失业者竟达十万人之多。人们对洋货充的入侵充满了怒气。
经济的振兴需要漫长的时日,而人们的怒气却需要即刻的发泄,于是,除了发起抵制洋货的运动外,与洋人在拳脚上一较高低,战而胜之,成为人们发泄情绪的一个重要途径,影响最大的一次事件发生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本年正月有夷人数名,赴距省四十里之佛山镇闲游,復被该镇聚集多人,用石殴击,经官兵救护送出,始免受伤。”
叶问堂
佛山武术之“魂”
工商业不仅推动了佛山的武术需求,而且还塑造了佛山武术的个性。
佛山镇习武之风盛行,但武术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大部分习武者都另有一份谋生的职业,或务工,或经商。
佛山的工商业向以“务实、创新”著称,这两大特点也通过习武者灌输到佛山武术精神中,成为佛山武术的“灵魂”。
这可能是工商业对佛山武术的更深刻的影响。人们习武完全从实用出发,而不是为了提高武学造诣,所以,“佛山功夫”没有花拳绣腿,很少表演性套路,一招一式全从实战出发,简洁而有力。
而这些实用的招式,又都是融合各派所长而创新出来的。李小龙的“截拳道”就是佛山武术个性的一个很好的诠释。
工商业推动着佛山的武术需求,塑造了佛山武术的个性,最终把佛山镇打造成著名的“武术之乡”。换言之,“武术之乡”是佛山工商业的另类“产品”。
粤剧重打戏
作为岭南文化之乡,佛山还是粤剧的发源地。粤剧重打戏,旧时多在红船上奏演,伶人们须得掌握一身武艺,才能在自保的同时博得观众喝彩。咏春拳的祖师梁赞是跟了船上的武生黄宝华等人学艺,后来才打出了咏春拳法。这套拳法能在小范围内短促突击,正是顺应了游船的狭小和漂浮的特点。
祖庙万福台
台上的粤剧表演。摄影/招力行
张槎“龙腾狮跃闹元宵” 摄影/珠江时报记者 谭兼之
她有古迹。千年祖庙,文脉悠悠,这是一座东方民间艺术之宫,让你驻足惊叹;温婉梁园,气质如兰,这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尽显岭南风韵。
她有绝佳的城市竞争力。佛山禅城在2018年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6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8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9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第11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12名。“一门式”、云平台、共享社区……不断讲述现代治理创新的传奇。
《城市客厅》 陆少颜
这就是佛山
既低调又极富内涵
既古老又满富现代的光环
而我们
既珍惜祖先留下的瑰宝
更用勤劳的双手和非凡的智慧
建造美丽的家园
综合 珠江时报、地道风物、魅力佛山、946商学院、佛山新闻网、禅城发布等
编辑 | 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