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当时相对于其它诸侯势力来讲是占据了了巨大的优势,然而“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不是曹操首先发明出来的,尽管在东汉末年地方州郡长官几乎都不理睬皇帝的命令,但把皇帝招揽在自己的身边作为一张王牌还是很有用的。事实上早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前袁绍的谋士也曾劝说袁绍奉天子以号令天下,甚至连李傕郭汜这样的小军阀也曾胁迫汉献帝作威作福一时。如果说在东汉末年谁是挟天子的第一人那应该就非董卓莫属了,我们知道到汉献帝就是董卓所立,然而董卓最后却没有像曹操那样得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效果反而招致了各路诸侯的讨伐。董卓到底犯了什么错误使得自己没能成为像后来曹操那样号令天下的枭雄呢?
董卓虽然是东汉末年第一个挟天子的权臣,但和曹操不同的是汉献帝是他一手拥立的而且手段还极不光彩。本来董卓是大将军何进请来诛杀宦官的援军,可是在何进死后董卓立刻就想脱缰的野马失去了控制。他进到洛阳之后首先做的就是纵兵烧杀抢掠,董卓的军队来自荒远的西凉这些兵本来匪性就很重,在进京城之后制造很多烧杀劫掠事件。因此当时京城的人对董卓的军队并没有什么好感甚至说是深恶痛绝。这就造成了董卓在刚进入京城的时候就已经丧失掉了民心,而接着他有擅自废除了汉少帝(大将军何进的外甥),不久便杀害了何皇后和少帝,汉献帝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被董卓拥上帝位的。董卓的蛮横遭到了很多人的抵制,其中袁绍就曾公然反对董卓废掉汉少帝拥立汉献帝的主张,两人因为争执这件事拔剑弩张。最后尽管董卓还是成功的拥立了汉献帝为帝但是也可以看出有些人是不承认汉献帝的帝位的,这些人里最有代表的人物就是袁绍了。既然有人不承认汉献帝那董卓也就谈不上拿天子去令诸侯了。
其实我们知道在乱世之中以天子的命令行事不过是图个名正言顺,要割据一方成就霸业最重要的还是要取得当地豪强士大夫的支持,董卓显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在董卓执掌大权之后为了收买一些名门豪族将他们全部安排在了高位。比如袁绍尽管他曾反对过董卓,最后还是被得到了勃海太守的职位。这倒不是因为董卓是个宽宏大量的人而是因为袁绍家族汝南袁氏在当时的朝廷有着庞大而且复杂的关系网,其家族势力是不容小觑的。所以董卓还是给了袁绍一官半职希望能将其收买。除了袁绍以外董卓还任命了许多名士荀爽、韩融、陈纪和蔡邕等人,从这里可以看出董卓也知道他是从西凉来的外来户如果想在京城站住脚还是必须要和这些大家族名士合作的。但是由于董卓在京城的劣势斑斑导致他不仅失去了民心也失去了很多士大夫的支持,这些人有的弃董卓而去有的暗地里和后来袁绍的关东联军合作对付董卓。后来董卓发现他任用的这些人大多背叛了于是恼羞成怒杀了一批反对他的人,之后他也知道在洛阳京城是呆不住了于是一把火烧了洛阳带着皇帝迁都到了长安,随后不久董卓便被以王允为首的士大夫集团暗杀了。
曹操之所以能将皇帝这长牌使用的好的原因是,在最开始迎接皇帝的时候曹操的确是抱着要匡扶社稷的想法去做的,因此当时很多人被曹操的这种行为感动觉得曹操可以成大事于是前去投奔他。有了皇帝这个王牌之后曹操还和士大夫阶层保持了很好的关系,曹操怀着最大诚意唯才是举吸纳了大量人才。尽管也有反对曹操的势力存在但这些人对曹操构不成什么大的威胁。而我们反观董卓他处理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粗暴总是希望通过武力威势来震慑人,这显然是一个很糟糕的统治方式。我们说在董卓进京的时候他手上本来就有一副好牌,而他却非要选着重新洗牌,换了皇帝失去了士大夫的支持,再加上他残暴的统治这些因素注定了他取得不了后来像曹操那样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