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要想立业成名十分不易,一旦卓有作为,有了很高的知名度,那么更需要事事谨慎,恪守本分,不要搞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否则就会英名尽失,成为笑柄和罪人。这类人有很多,其中被大家熟知的典型就是袁世凯。
袁世凯生于名门大户,生活质量很好,他自小对兵法和武艺很感兴趣,总是自己买书,自学兵法,而这些路数在长辈们的看来肯定是属于不务正业的。长辈们对他的不上进十分不满,就把他送到了京师读了几年书,结果连个秀才都没考中。科举碰壁让袁世凯十分恼怒,因此也就决定不再考取功名。
尽管袁世凯考场失意,但是此时他要是回家的话,靠着丰厚的家境,当个村里的财主,也可以过得很滋润,不过袁世凯却没有贪图安逸,他决定外出打拼,最后靠家里的关系到山东去投了军。投身军队,让袁世凯得到了很大的磨练,是他发迹的开端,也是他比较正确的选择。
1882年,袁世凯随军到朝鲜平乱,因为英勇能战、带兵有方受到嘉奖,并且开始留在朝鲜驻守。两年后,朝鲜再次爆发内乱,袁世凯率军击退了想要前来干预的日军,此举让他开始受到李鸿章的重视,但是也给他引来了一些麻烦。有人眼红他的战功,开始排挤他,无奈之下,袁世凯只好辞去兵权,回家待业。不过,李鸿章又重用了他,让他重新去往朝鲜主持大局,成了那里举足轻重的权力人物。甲午战争后,袁世凯回到国内,开始编练新军,为他以后的作为攒下了资本,随后袁世凯也逐步走进清廷权力的中心。
要说袁世凯最卓著的功绩应该是推翻帝制,没有发生冲突和牺牲,没有导致严重的内耗,就让清帝退了位,此举也应该是他身上最大的亮点。只可惜,他成于推翻帝制,又败于沉迷帝制,亮点成了污点,也让他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反面人物。
1915年12月,对皇权本就向往的袁世凯,在一群宵小的怂恿下决定称帝,迈出了人生中最昏庸的一步。此时,共和观念早就深入人心,袁世凯的行为引来了民众的反感,以及其他军阀的武力反抗,迫于形势,袁世凯只好作罢,取消了帝制。最后,焦虑悲愤的袁世凯,又因为患有肾病,不到六十岁就去世了。
毫无疑问,袁世凯的去世将带来权力的更替,对于谁来接班,人们纷纷猜测他的大儿子袁克定肯定是人选之一。袁克定对自己能够上位也是充满期待,所以在袁世凯病危之时,他问父亲将来由谁来接班掌权,没想到袁世凯没有给他透露太多的信息,只告诉他两个字:“依约”。
袁世凯的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按照当时的总统选举法,上一任总统在离任前,可以推选三个候选人,新一任的总统将在这三人中产生。袁世凯在临死前曾写下了他选择的继承人,并且将名单存在金匮里。在他死后,官员们按照约定打开了金匮,上面的三个名字是黎元洪、段祺瑞和徐世昌,根本就没有选他儿子。
对于这个结果,众人自然是十分意外的,因为袁世凯选择的三人都站在他的对立面,是不赞成他称帝的。其实,袁世凯当初也是想选自己的儿子来接班的,起初的名单里有袁克定,没有段祺瑞,但是考虑到自己的儿子没有多少才能,并不适合身居高位,治理国家,所以就换成了段祺瑞。如今,袁世凯却没有计较以前的不快,没有选择自己的儿子,而是从大局着想,在临死前依约选择了三个站在自己对立面,但是更有能力的人来接班,这一点还是令人十分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