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即使饱受朝代更低、战乱,也还有数之不尽的瑰宝等待我们珍藏。除了官方和民间收藏的文物之外,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埋藏于地下。这是中国人“视死如视生”的观念,许多皇帝都将当世的珍宝带入地宫,以期在另外一个世界继续享乐。
因此,很多人,也曾想象有一天能够看到秦陵到底有什么,《兰亭序》的原本是不是在乾陵。这么想想并没有什么错,包括小珏自己也曾经无数次有过这样好奇的念头。然而,如果贸然开挖这些帝陵,所带来的损失也是我们无法估量的。
在建国之后,在文史界享有极高声望的一些前辈,就提出过挖掘长陵。这个提议是郭沫若和沈雁冰提出来的,甚至已经得到了批复。但因为反对之声太高,最终还是决定先挖开规模比较小的定陵。这是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寝,也就成为了牺牲品。
定陵的考古挖掘持续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过程就不再次赘述了,当时出土了无数精美绝伦的文物。各类器物3000多件,其中包括金、银、玉等各式器皿以及帝后的各种服装、首饰和赏玩件。然而,最珍贵的缂丝十二章衮服龙袍却遭遇了劫难。
在明朝,皇帝的龙袍一般都是红色的,这主要是因为明朝崇尚火德,皇帝又姓朱。但是,在早朝等重要场合所穿的那件龙袍,就应该是明黄色的。
当打开地宫时,万历的衮服龙袍的确显示在考古工作人员的眼前。它是祭祀天地、宗庙、社稷才使用的最隆重的礼服,做工极为精致。龙袍以黄色为主色调,上面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字和花纹。其中最醒目的是寿字图,而蝙蝠和祥云则环绕其中,寓意洪福齐天,万寿无疆。
既然是龙袍,自然离不开龙的图案,在衣服的前后身以及两袖,绣着12条团龙。每条团龙的周围,又有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等八种吉祥图案簇拥。在其它的位置,分别绣着日月星辰山河地理的图案,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掌控一切。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缂丝技术已经失传,为了制作这样一件龙袍,需要江南的熟练织工仔细完成,一天不到一寸,整件龙袍的制作,需要连续不断花费十年时间。精工细作的结果,自然是金碧辉煌、美轮美奂,所以这件龙袍一经面世,就已经惊艳世界。
然而,在当时却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来保存这件稀世之宝。龙袍出土之后,由于环境发生了改变,很快就发生了变灰变暗的现状,那些明光闪闪的颜色,已经迅速暗淡下去。于是,文物专家采取紧急补救措施,让龙袍放置在密闭的环境之中,几乎不让人看到。
在2015年,定陵博物馆成立,这是在定陵地宫现场建造的博物馆,目的就是为了保存展出当时挖掘的文物。于是,在外保存了长达近六十年的文物,再次被送回定陵。可是人们却无比惋惜地发现,现在的龙袍,已经碳化发黑,并且支离破碎,再也不复当年的光彩。甚至我们都分辨不清上面的任何花纹图案了。
尽管在这六十年时间内,人们已经想尽了补救措施,尽管期间也传出有机构利用现代科技,复制了当年的龙袍。但是,这种新时代的工艺品,又怎么能与当时的真品相提并论?
其实,也不用埋怨当年的专家,他们或许出于爱好,或许出于好奇心,或许出于对文物的敏感和热忱,并没有抱着毁坏文物的坏心。但是,这是一个高昂的代价,从此之后,国家再也不允许主动发掘帝陵。将来的一天,如果后代能有尽善尽美的技术手段,再一探究竟,如果不能,则让珍贵文物和它们的主人一起长眠于地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