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是有普通话的,为了方便区分,这里用“通语”,即通用的语言来表示。
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方言,但也有一种通用的语言、通用的口音作为标准,否则,拿最简单的上朝来说,皇帝讲北京话,大臣讲河南话,讲上海话、东北话。
想象这场面,那可真是牛头不对马嘴。
夏商周三朝的通语叫什么,由于时间过于久远,目前还没有很明确的史料印证。
最早的普通话是先秦时期的“雅言”,雅是正的意思,雅言,即正确规范的语言。
如《论语·述而第七》里说:“子所雅言,诗、书、礼,皆雅言也。”可见,孔子在日常的教学中,所使用的,就是当时各地通行的雅言。
秦汉时期,称通语;
隋唐时期,称汉音;
宋元时期,称正音或雅音;
明朝至清末,称官话。
1909年,清政府成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由此可见,至少在这个时候的通语是叫国语的,这种叫法在台湾地区一直持续到今天。
大陆地区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才把通语改成普通话。
那么,各个历史时期的通语,又是以哪些地区的口音为标准的呢?
通语,可以理解为一个地方的方言推广开来,让其他地区慢慢接受并认可,这就跟一个地方的经济、文化、政治有很大关系。
先秦的雅言、秦汉的通语再到隋唐的汉音,其通语以现在河南洛阳、陕西关中地区一带的方言为根底的。
之后,因为经济重心的逐渐东移、南移,宋元时期的正音或者说雅音,以河南北部至河北、北京一带的方言为根底;明清时期的官话,则以如今南京一带的方言为根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