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5年,福建省晋江市苏垵村北一座明朝古墓被盗,考古队赶到现场后发现,在古墓的封土堆上,盗墓贼挖了一个长1.2米,宽0.8米的巨大盗洞直通墓室。见此情景的考古队并没有惊慌,而是组织人对盗洞进行了回填。有人追问:古墓已经被破坏,为何不进行抢救性发掘?
考古队员解释说,这座大墓的墓主人是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据《明史》记载,俞大猷是福建泉州人,出身武将世家,嘉靖年间世袭成为一名百户。俞大猷一生从军47年,几乎都是在与倭寇打仗,足迹遍布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
在与倭寇战斗的几十年间,俞大猷训练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号称“俞家军”。他与当时明朝另一位抗倭名将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虽然俞大猷、戚继光二人齐名,但后世提起戚继光,都知道是明朝抗倭的民族英雄,相反知道俞大猷的却不多。如果单从“俞龙戚虎”上看,俞大猷的水平似乎还在戚继光之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专家解释说,戚继光为人圆滑机警,很早就投到了首辅张居正门下,所以在张居正掌权之后,戚继光屡受提拔,领兵打仗能够享受诸多优先资源,让他能够大施拳脚。相反俞大猷性格耿直,不善于官场交际,所以总是受到排挤、弹劾,打胜仗被贬、打败仗被贬,以至于戚继光威震倭寇和蒙古的时候,俞大猷基本上很少有机会领兵了,所以后世才只知道戚继光,很少有人知道俞大猷。
万历八年(1580年),77岁的俞大猷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都被万历皇帝挽留,结果不久后病死任上。万历下旨追赠左都督,厚葬于家乡泉州。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俞大猷墓就已经被盗,晋江市文物部门随后对古墓进行了清理发掘。据当年的发掘报告记载,俞大猷墓位于苏垵村北,墓葬坐南朝北,墓室为砖石结构,外面封土是经过特殊处理的三合土。
考古队员回忆说,当年发掘俞大猷墓时,整座墓葬因为被盗严重,墓室出现了坍塌,里面积水严重,一些村民甚至从墓室中取水浇地。发掘过程中,墓中随葬品虽然被盗一空,但考古队却在一位村民家中,找到了一块被当做搓衣板的墓志铭。
经过清理,上面清晰的刻有“皇明光禄大夫后军都督府同知赠左都督俞公暨夫人慈肃陈氏墓志铭”几十个大字。墓志铭的出土,对于确定墓主人身份和研究明朝历史具有很高的价值,之后一直由晋江市博物馆收藏。
发掘结束之后,因为俞大猷的特殊身份,文物部门对古墓进行了修缮。没想到三十年之后,竟然有盗墓贼前来盗墓,让人哭笑不得。因为是一座空墓,所以2015年盗墓发生之后考古队并不惊慌,只是回填了古墓。
参考文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