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萨克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特殊的军事阶层。他们粗犷豪放、骁勇善战,曾为沙皇开疆拓土立下过汗马功劳,大文豪托尔斯泰都对他们不吝溢美之词:哥萨克创造了俄罗斯。但同时他们又因天性爱好自由,反抗压迫,经常成为农民起义的罪魁祸首,让统治者胆战心惊,备加提防,从沙皇到苏联政府,都对哥萨克强大的战斗力又爱又恨,不断上演拉拢利用再卸磨杀驴的戏码。
关于哥萨克的起源,在俄罗斯一直有诸多的看法,常规说法,也就是《苏联大百科全书》中的“哥萨克”词条上说:“由于俄罗斯、波兰·立陶宛公国的封建剥削和农奴制压迫,以及民族宗教的压迫。15-16世纪的大批农民和庄园农奴逃到一些国家未开垦的南部地区:俄罗斯、乌克兰南部的一些区域,开始称自己为自由的人——哥萨克。可很多学者却不认同这个说法。18世纪,俄罗斯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卡拉姆金就认为,哥萨克起源于托尔克人和佩列金人,早在9世纪就生活在基辅罗斯。
列宾的油画《哥萨克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
研究哥萨克的历史专家里格尓曼则认为哥萨克起源于10世纪,来自鞑靼哥萨克。19世纪有俄罗斯学者也提出哥萨克人来源于鞑靼人,出自15世纪金帐汗国灭亡之后,可有人反驳说,这个时候哥萨克已与四邻结交了几个世纪了。哥萨克一词最早出现在1240年的《蒙古秘史》,俄语中哥萨克一词最早出现在歌颂哥萨克参加库利科沃战役的壮士歌中。有人认为,哥萨克是一个鞑靼语词,含义是流浪者、骑兵的意思,可以在几种鞑靼方言中能找到源和流。
出身于哥萨克的学者们,经过对民间传说和历史文献的研究,力证哥萨克作为自由人,诞生于远古的英雄时代,是英雄史诗中塑造的寻找自由的独立群体,具有比较高贵的民族基因,来自于英雄的西徐亚人、匈奴人、瓦良格人等。哥萨克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文化传统,他们桀骜不驯,在历史上多次发动农民起义,历代沙皇都明白,对哥萨克怀柔安抚比镇压有利,在沙皇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下,哥萨克逐步被纳入沙皇政府的控制之下,沙皇向哥萨克提供份地和经济特权,哥萨克为沙皇服兵役,在沙俄帝国的领土扩张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俄罗斯各个时代作家都对哥萨克青睐有加,普希金、果戈里、肖洛霍夫、巴别尔等人都曾在书中描绘塑造过哥萨克的形象,在苏俄文学的经典宝库中,哥萨克已经永恒地留在了俄罗斯人的历史和文化记忆中。普希金在他的小说《上尉的女儿》中,塑造的农民起义英雄普加乔夫就出生于一个哥萨克家庭;果戈里描写哥萨克英雄的史诗小说《塔拉斯·布尔吧》被编进了中小学课本,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
电影《上尉的女儿》
被称作是哥萨克史诗的《静静地顿河》为肖洛霍夫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顿河哥萨克的历史和现状,力图表现俄罗斯人对社会公正自由的不倦追求,主人公葛利高利作为哥萨克的代表,深受哥萨克自治思想的影响,反对外人染指哥萨克自由的土地,奴役哥萨克人,因此他像候鸟一样,一会参加红军,一会投向白军,反复无常。尽管这部为肖洛霍夫赢得巨大荣誉的小说一直备受抄袭质疑,但在传承哥萨克文化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赢得了众多哥萨克人的尊敬和拥戴。他们把肖洛霍夫的生日5月24日定为哥萨克民间诗歌节,名为“肖洛霍夫春天日”。
电影《静静的顿河》
巴别尔笔下的哥萨克主要是作为一个群体出现的,他写的《骑兵军》出版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以骑兵第一军军长布琼尼元帅为首的一些红军将领指责巴别尔诽谤污蔑红军骑兵,把他们描绘成真正的马赫诺匪帮,1924年专门为《骑兵军》举办了座谈会,布琼尼亲自与会,与出版界激烈争论,彼此观点尖锐,谁也没能说服谁。因为高尔基也支持巴别尔,布琼尼也没有办法,但在高尔基去世后的肃反时期,巴别尔还是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逮捕处决了。直到1957年《骑兵军》才又再版,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震惊了欧美文学界,海明威、博尔赫斯等众多名家交口称赞,1986年《欧洲人》杂志评选世界100位最佳小说家,巴别尔名列第一。
红军第一骑兵军
十月革命后的内战时期,哥萨克分属两个阵营,白色哥萨克反对革命,红色哥萨克拥护革命。布琼尼、铁木辛哥的红军骑兵第一军威震一时,三年大约有100万哥萨克为国捐躯,可即便如此,内战一结束,苏联政府立刻推行非哥萨克化,对哥萨克实行分化移民,不允许哥萨克参加任何兵种。高压之下,大量哥萨克逃亡国外。哥萨克作为军事群体的历史到此就告一段落了。
德国军队中的哥萨克军官
卫国战争一度为哥萨克复兴带来希望,毕竟他们又有用了,苏联政府又允许他们参军保家卫国了。共有72支哥萨克骑兵炮兵参加卫国战争,又为战争胜利立下汗马功劳。但也有流亡海外的哥萨克憎恨苏联,加入德国军队与红军对抗。连亲生儿子都不换战俘的斯大林,用德国战俘把这些哥萨克都交换回来,其下场仅用“悲惨”形容是不够的,鉴于此举,再让哥萨克复兴不能不让苏联政府顾虑重重。所以战后哥萨克兵团又很快被解散了。直到20世纪80年代哥萨克复兴运动才又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