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产力水平发达,人们大都可以安居乐业,靠着勤劳的双手过上富裕的生活;即便是生活暂时较为困难的地区,人们也都能衣食无忧。但是在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出现了很多衣食无着的乞丐;大多数被生活所迫的乞丐值得同情,只有一小部分“不劳而获”的乞丐,急需要帮扶和改造。那么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如何对待乞丐的呢?今天小编就给您一一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除去杀头没有怕,人到讨饭不再穷,在封建社会,啼饥号寒的乞丐,一直都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为了活命,他们随时都会揭竿而起,推翻高高在上的皇帝佬。小编遍查典籍,整理出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朝代,对比了一下他们对乞丐的政策,结果发现只有一个皇帝最有创意。这个发现不能说是惊人的,但至少是鲜为人知的,您若想知道答案,那就让小编给您从唐代说起:
唐宋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繁荣的两个朝代,虽然如此,但是仍然还有很多的乞丐,为了照顾他们,唐朝设立了专门的“慈善机构”,叫做养病坊;唐玄宗还下诏:“京城乞儿(只限于京城,不用看也是面子工程),悉令病坊收养,官以本钱收利给之”可见当时不仅国家分配房屋,甚至还直接补贴银子。到了宋朝时期,宋英宗在唐朝制度的基础上又设立了统一管理的南北福田院,也是政府出钱出力,但是力度和规模比较小,与唐朝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明清时期,国家设立了养济院制度。《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洪武五年朱元璋下诏:“诏天下郡县立孤老院”,后来孤老院改名为养济院。为了让养济院的制度可以落到实处,朱元璋还在《大明律》中做了强制性的法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到了清朝,为了进一步控制这群人,清政府又设立了栖流所;《保甲书》中记载:“……剩下的老幼病残者送栖流所管束。”清朝和明朝相比还有一点进步,因为明朝对这群人没有管束,只是提供生活物资,到了清朝,政府官员还会有所督促和教育他们,让其早日“脱贫”。
小编发现,这些朝代对乞丐的管理政策和帮扶制度都差不多,给住的地方,给吃的,有病给免费治病,但有一点,这些“福利”只是毛毛雨,为何这样说,咱们就以当过乞丐的皇帝朱元璋为例,他在南京城中,为乞丐们修了几百间房子,然后来了一个“三碗白饭”(白吃,白住和白(治病))可是问题出来了,几百间房子,只能住几千个乞丐,全国几十万,上百万的乞丐怎么办,朱元璋准备来了一个“热拌”,那就是将自己给乞丐修房子的成功经验推向全国,可是最终的结果是——彻底失败。
失败的道理很简单,输血只能一时,造血才能一世。三碗白饭很好吃,但常年地吃,国家也承受不起。
对待乞丐,办法最强硬,干得最彻底的就是新朝的王莽,可以用八个字“思想激进,手段霹雳”来形容。
新朝处在西汉和东汉之间,是王莽篡位建立的政权,只存在了16年时间,就被刘秀给灭掉了。这十六年间,倒霉的新朝天灾人祸连年不断,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乞丐遍地,流民四起;为了应对这样的局面,王莽颁布了一系列极为激进的政策,最典型的就是“土地国有制”,将土地收为国有,然后统一分配到每家每户,号称是“人人有其田,每夫一百亩”。在这样的政策之下,王莽管理乞丐们就好办了,直接给土地让其劳作,而且是强制性的,如果不劳作,光想着伸手讨要,那就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罚款一块布。(究竟是多大一块布,历史上没有留下记载,小编也不能乱说,反正将其理解成罚款就错不了)
王莽要做的就是彻底消灭“贫困”,改造“乞丐”,虽然他最后还是被灭国了,但不走寻常路的“激进的思想,霹雳的手段”还是让历史牢牢地记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