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攻城战役,一般攻城的一方损失更大,但换个思维考虑,打仗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说直接一点是为了胜利,没人希望打败仗,然而即便你攻下一两座城池,就能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这显然不可能。
我国自古就有句古话叫做“擒贼先擒王”,将敌方的首领抓住了,敌军自然是一盘散沙,也就是说只要打败对方的首领,一场战争几乎已经宣告结束,那么问题来了,古人打仗为何偏要攻城?地球那么大,土地那么多,为何偏要跟一座小小的城池过意不去?耽误时间不说,损失大的可是攻城的一方,为什么他们不能绕过去,直取敌方腹地?
而且历史上也并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说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绕过了许多诸侯直接攻打敌人的后方,而且效果绝佳。
还有就是明朝的朱棣,朱棣的兵马久攻济南城不下,几乎已经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但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朱棣突发奇想:“不打济南城了!”,直接绕过了城池向南京进发,果然最终夺得了皇位,可见绕过城池这一招确实有效,不过却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有关这一点,诸葛亮早就说过。
当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具体内容就是效仿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魏延提出由他带精兵五千从子午谷出发,快速的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的大军则出斜谷进攻长安和潼关,两军最终可会师于潼关。
诸葛亮用兵向来谨慎,魏延的计策确实堪称奇策,只是有多大的成果就有多大的风险,诸葛亮最终没有采用,其实仔细想想也能明白,绕敌之后对敌人来说,就像是瓮中捉鳖,一不小心便万劫不复。
首先古代战争中攻打的城市绝不是随便打打,一般攻打的城市都是地势险要的交通要道,士兵们两条腿确实可以翻山越岭,神不知鬼不觉的绕过城市,可运粮草的车马显然不行,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补给的战争那不叫战争,叫找死,所以绕过城市,首先粮草补给上会出问题,即使真有木牛流马什么的,也无疑会耽误时间。
其次这种做法很大可能会面临前后夹击,攻城需要时间,等身后的敌人反应过来,双方成合围之势,基本上就等着被人歼灭了,士兵们心中清楚,这种作战是没有后路的那种,只能胜不能败,败了的话你连往回逃跑的路都没有,所以军心不稳。
其实韩信和朱棣之所以能成功都有偶然和必然性,清朝灭亡后,项羽并没有学秦始皇那一套当皇帝,而分封诸侯,韩信绕开的是那些被分封的诸侯,而不是项羽的臣子,那些诸侯是否会听项羽的前后夹击还是两说。
而朱棣的胜利完全是因为朱允炆的判断失误,把徐辉祖调回了南京,这才让朱棣奇迹般的打了胜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深入敌后是不可取的策略,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开疆扩土都是一个套路,必须弄清对方的防御配置,然后再逐一攻陷取得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