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百姓最喜爱的三件文物”评选活动自3月7日启动后,引发全民关注,短短十几天,万余名网友参与投票。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在100件候选文物中,皇太极御用鹿角椅、“紫气东来”九龙匾、乾隆款掐丝珐琅甪(lù)端位列榜单前三,成为老百姓的心头好。皇太极御用鹿角椅仅存世一座,是沈阳故宫的镇馆之宝;“紫气东来”九龙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行书,展现沈阳为龙兴福地;乾隆款掐丝珐琅甪端鎏金闪亮,凸显大清盛世的神韵与风采。昨日,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获悉,收藏在匾额馆的“紫气东来”匾将在今年谷雨时节,与前后两幅御笔对联一起重新挂回沈阳故宫凤凰楼。
独一无二:皇太极御用鹿角椅展现『文治武功』
皇太极御制鹿角椅高约1.5米,鹿角围长近2米,体量巨大。这座鹿角椅的外形有些像“太师椅”,半圆形椅圈是一付天然麋鹿鹿角,鹿角有两根主干和十二个支叉。其制作方法,是以鹿角的自然形态,巧妙地反扣在方形底座上。而鹿角外展的四个支叉作为椅子的支柱,自然形成座椅的靠背和俩扶手。此外,鹿角椅椅背上部装饰了火焰珠,雕花上有大量贴金装饰,整体给人以原始、朴素、尚武的感觉,材料和做工保持着女真族入关前的风格。
仔细观察这座鹿角椅时,你会发现在它的靠背正中,精心雕刻着乾隆皇帝御制诗一首。字为阴刻,工整秀丽,为乾隆皇帝的书体风格。所刻诗句均有贴金,显得辉煌夺目古朴明朗。据专家介绍,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高宗弘历第二次东巡盛京,拜谒祖宗山陵之后,瞻仰了太宗的乘椅后,不禁诗兴大发,于是赋诗舒怀,并命内务府工匠将诗文和御印雕刻在椅背上。质朴的鹿角椅体现出清初武功开国的创业精神,而乾隆皇帝御制诗文,则反映出满族人走向汉化的过程,展现其文治天下的统治方略。
据清初重要史料《满文老档》记载,皇太极率军进攻明朝的大凌河城战役中,曾亲手捕获了一头大鹿。按照民俗,在野外狩猎获得猎物,往往视为吉兆。因此,皇太极将所获大鹿之角带回沈阳,制成御用鹿角椅。顺治元年(1644年),6岁的顺治皇帝福临在孝庄皇太后等人陪护下,由盛京(沈阳)迁都燕京(北京),将鹿角椅等体量较大的御用器物保存在盛京皇宫。此后乾隆、嘉庆等诸帝东巡盛京时对其恭瞻拜谒,在狩猎射鹿、制作鹿角椅时都将其视为楷模。据史料记载,皇太极曾经有三张鹿角椅,而目前尚存于世的皇太极御用鹿角椅仅一座,被沈阳故宫所收藏,可谓独一无二。
寓意美好:“紫气东来”匾传递福瑞吉祥
“紫气东来”九龙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行书,曾悬挂于沈阳故宫凤凰楼南门之上。该匾由清宫内务府制造,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由京师送至盛京,一直悬挂于凤凰楼,成为盛京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现因清理、保护收藏于沈阳故宫“匾额馆”展厅,今年谷雨时节,沈阳故宫将把乾隆皇帝御笔“紫气东来”匾重新挂回凤凰楼。
“紫气东来”九龙匾匾额为木雕髹(xiū)漆、镶铜字制成,匾外框浮雕云龙图案,九龙之首采用圆雕工艺,生动灵活;匾面刷洋蓝,其上镶铜板制成的大字“紫气东来”,文字中央上部镶朱文篆书“乾隆御笔之宝”印玺。“紫气”喻义祥瑞之气,“紫气东来”源于老子的故事,后人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
唐代诗人杜甫《秋兴诗》中有“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的佳句,《长生殿·舞盤》中,也有“紫气东来,瑶池西望,翩翩青鸟庭前降”的句子出现。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紫气东来”九龙匾寓意美好,表示大清国运自东方兴起,万世康宁,也表达了沈阳是龙兴福地,沈阳故宫乃一朝发祥之皇宫,是“福瑞吉祥的地方”的意思。
精致夺目:乾隆款掐丝珐琅甪端显盛世神韵
光彩夺目、精美绝伦、憨态可掬,乾隆款掐丝珐琅甪端在众多宝贝中脱颖而出,成为沈阳故宫100件文物中的佼佼者,深受百姓喜爱。这件掐丝珐琅甪端头部稍微向上仰起,两排整齐的牙齿中间调皮地伸着舌头,短颈周围是披肩般整齐的蓝色描金头鬣,颈部、颌颈之纽、绕身火焰、足爪均为鎏金;独角和身体为豆绿色珐琅釉地,掐丝嵌以缠枝花卉纹。矮胖的身躯立于挺直的四肢腿上,加之温和的面部表情和鲜艳夺目的色彩,给人一种祥瑞的感觉。
这件掐丝珐琅甪端是清乾隆朝宫殿陈设品、实用器,通常放置于大殿内两侧堂陛之上,用以焚香和威慑殿堂,通常为成对使用。这件清宫原藏的甪端保存最好,鎏金闪亮,釉色如新,从其夺目的色彩中可依稀见到大清盛世的神韵与风采。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主任记者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