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冬,于君泽拎着一只箱子走出成都火车北站。
坐了两站地铁,他来到位于市中心的文殊院附近一栋老房子,开始了第一次“创业”。那时,成都第一条地铁才开通一个多月,南边的终点站叫世纪城。
那年,支付宝杭州总部的五个“老人”,连同在成都本地招揽的十几个新人,20来人挤在客服中心腾出的一个小房间,一张桌子得容纳两个人的两台电脑——在此之前,支付宝在成都只有简单的客服业务。因为空间太小,大家连上厕所都要围着桌子绕一圈才能出去。
▲2012年,天府软件园,支付宝国际事业群成都技术团队初创时期受访者供图
作为成都公司第一代研发人员,他们做着团队收款、公益捐赠两项创新业务,每天的交易量仅1000笔左右,可以说少得可怜。但在今天,已经放到支付宝钱包的公益类产品中,比如月捐、蚂蚁森林已经深入人心。
“肯定是有压力的,”于君泽说。搞了1年的社区支付业务砍掉了,为了活下去,团队只能到处找活儿干。“在一段时间,我们帮好几条产品线交付了无数的重点项目。”
几个月后,于君泽和同事从市中心搬到了天府软件园,这里从地铁终点站出来还要步行一两公里。“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两年。”当时,他和一个北京来蓉的同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