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但并不意味着我就比别人好,也并不是说我比他们特别。我有一些特征要比别人好,还是一些特征没有他们好。但是,我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并不能决定我就是怎样的一个人。其他人也是如此。今天,减压FM同我们的听众朋友,一起分享的作者阿尔伯特·埃利斯的系列文章《控制抑郁》,文章的题目是:《无条件的自我接纳法》
-1-
你可以找到那些导致焦虑情绪的非理性信念并对其辩论,这是一件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只是在思想上进行辩论(或者没有深入实践),你很可能还是不会放弃这种非理性信念。这是因为你在产生理念信念的同时,还会产生一些非理性信念。因此,你也许会产生一种微弱的信念,“我无需擅长体育运动,即使我做不好,我还是可以接受自己。”同时,你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信念,“如果我真的不擅长体育运动,我完全就是一个无能的人,我真是太逊了!”如果真是如此,即使你有微弱的理性信念,那种强烈且持久的非理性信念也往往会占据上风。
因此,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总结了许多情绪治疗法和实验法来帮助你克服并改变这些非理性信念。
继古代亚洲哲学家(释迦牟尼和老子)之后,基督教提出了宽恕罪人,但不宽恕罪行的哲学信念,马丁·海德格尔、让·保罗·萨特、马丁·布伯等人提出了生存主义的哲学信念。现在,作为一种无条件接纳自我的方法,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又被提出来了。这种观点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有条件自我接纳或自尊。有条件的自尊是这样发展的:根据其概念,如果你表现良好或受到重点人物的认可,你就会自己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