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QQ空间里留下数千字,记录下怎样的一个内心世界,点点滴滴透露出他是怎么经历的心理变化,家人对学习成绩要求的一次次不满意,缺乏理解与沟通,到最后他选择自杀结束一切,有愤怒、不满,纠结过,痛苦过,想改变过,但是又无奈父母的观念与态度,字里行间书写着内心的这些年的感受,无可恋感在这样一个青春年华的孩子身上显得那样平静很是让人惋惜。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不免心酸,年年都有学生自杀的,而发生这样的悲剧应该警醒社会与每一个家庭,对待孩子的教育需要那么拼命拿高分争第一就是对孩子最好吗?难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知道表现出自己的优点,不知道上进吗?希望被家人、同学和老师的认可,这是一个自然人的本能,尤其在孩童阶段更重要,这是他在形成稳定人格、对自我认识影响的重要阶段,家庭环境对孩子们的成长有重要影响作用,尽管现代关注家庭教育的父母意识上也比上一辈父母重视很多,进步很多,他们也会积极学习子女教育知识、参加相关教育培训学习,但有时还是会被集体焦虑的洪流推动着前追后赶,生怕落后于别人,学习即使是在前几名还是希望能再努力努力冲到最前面。很少一部分父母可以真正坚持自己的理念尊重孩子、理解、包容、接纳、不盲目评价,能坚持选择给孩子需要的爱,不被他人影响。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害了多少人
曾经有一句话流行了很久“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害了多少人,后来终于有人纠正这句话是不合逻辑的,每个人在出生前其父母的基因就已经决定了这个新生命的主要特质,从智力、人格特点、心理状态都已经有了不同基础,后天的环境、家庭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等又是一部分;所以所谓的起跑线在哪里?还有一部分来自后天成长过程中从同学、朋友的互动交往中习得,自己经历遇到问题到学习面对解决问题,而这些不是学习书本都能解决的,不同阶段他们遇到不同的问题,这时可能需要父母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父母的价值观、家庭文化的熏陶,前提就需要父母与孩子有比较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可以遇到自己处理不了的问题时向父母寻求帮助,遇到委屈时寻求家庭的庇护,家庭应该是一个认可、接纳、疗愈伤痛的地方,温暖、学会爱、学会与人相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