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怕打防疫针? 多半是家长引导不当, 只说“不疼”可没用
文|秘籍君
记得孩子小时我带着他去打防疫针,一屋子的哭声听得我实在揪心。年龄小的宝宝打针得有两个大人招呼,一个人抱着一个人专门负责按胳膊。孩子本来眼睛滴溜溜正四处看呢,家长一听轮到了就直接开始捋袖子按胳膊。孩子往往还没挨到针就被这阵势吓哭了,针都打完了还要哭上好一阵才能缓过劲儿。
其实,孩子哭哪里只是因为疼,还有受惊吓和不被理解的委屈。大人事先不说明,事后安慰不当,才是孩子害怕打防疫针的真正原因。
我曾在医务室看到六七岁的孩子一听到打针一个劲儿地往后退,家长一人一只胳膊还拉不住他。这孩子肯定是小时候打针被打怕了,或者说,是家长引导得不恰当。一般不恰当的引导有哪些?<imgsrc="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18/a40944051f9142fba574798e41f721abx1280x853x68.jpeg"alt="为什么孩子怕打防疫针?多半是家长引导不当,只说“不疼”可没用"
不想孩子形成讨好型性格, 以后受尽委屈, 这几件事家长要从小教
文|秘籍君
你觉得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简单来说,就是拼命委屈自己,尽力取悦别人,习惯成全别人,牺牲自己,听起来是不是觉得很伟大,但是只有这种性格的人才知道自己过的多委屈多压抑。从小为了讨家人的喜欢,做一个他们眼中的好孩子,就拼命压抑自己的欲望,家里人有什么不开心的,就觉得是自己的责任,然后尽力让他们高兴。长大后,不仅是对自己的家人,就连是认识的朋友也是如此,害怕他们生气,所以就算自己受尽委屈,也不会拒绝,如果听到了别人对自己不好的评价,会耿耿于怀好久,觉得别人会不喜欢自己,总觉得自己是为别人而活等等。
有时候真的不想这样下去了,想让自己活的不那么窝囊,可是已经深入骨髓的东西想改变,又无能为力。大部
产检时胎儿有严重疾病, 你会残忍打掉? 网友: 留下才是最大的残忍
文儿
怀孕期间,大多数孕妈都会按时去医院进行产检。经历的孕妈应该都深有体会,每次去产检,心里都是紧张得不能行,特别害怕被告知胎儿出现什么异常。
朋友说,她之前去做产检的时候,椅子旁边坐着一个孕妈。原本她是不爱管闲事的,但这位孕妈孤零零一个人,还一直在默默地抹眼泪,实在是可怜。她鼓足勇气,问了句“妹子,咋啦,别生气,对宝宝不好。”大概是心里实在难受,这位孕妈流着眼泪告诉她“医生说宝宝不好了,畸形”。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朋友心里也是难受极了。自从怀孕后,就听不得关于胎儿不好的话。只得婉言相劝孕妈要坚强。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怀孕的时候,产检发现胎儿有严重的疾病,到底该留下还是残忍打掉呢?之前我曾看过相关的话题,其
儿子越养越瘦, 检查发现罕见病: 威尔森氏症
从儿子生出来到现在,四年又四个月了;但在去年四月,我们才发现小孩是罕病儿,这消息对我来说打击真的不小,突然想写成文章,是希望能借我和孩子的经历,引起一些父母的注意,不要等到小孩发病才知道是罕病,有时可能会太晚了。
四年多前,怀胎41w,生下了体重3500g的宝宝;由于我本身有遗传疾病的背景(地中海型贫血,我本身带因),所以在产检的时候,跟遗传疾病有关的检测我几乎都做了。总之,在产检的过程中,一切都顺利正常。
出生之后,小孩从3500g的胖宝宝越养越瘦;从前85%的生长曲线一直慢慢往下掉,掉到3%,然后就再也没往上提升;但因为妈妈我本身也是从小就瘦,上小学时也只有十几公斤,所以我一直没太在意;他能吃,能睡,活动力正常,也蛮聪明的,尽管长辈一直嫌孙子太瘦,
胎动时, 胎儿是舒服还是难受? 孕妈这样判断基本靠谱
经历过怀孕的女性都知道,在孕五六月的时候,自己能明显的感觉到肚子里宝宝的胎动,这其实是宝宝在向妈妈传递一些信号,有的是在告诉妈妈自己发育很好,很健康,有的则是在告诉妈妈自己不舒服了,要妈妈帮助自己,一般孕中期的胎动会明显的频繁一些,到了孕晚期,由于分娩的需要,胎儿头部的位置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胎动会变得少很多。
大多数孕妈都认为,胎儿不舒服时的胎动会是非常剧烈的,不正常的,如果胎儿的胎动不那么剧烈,就代表胎儿是非常好的。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胎儿舒服或难受时的胎动虽然强烈程度有所不同,但是区别可不仅仅限于这一方面,准妈妈一定要学会辨别胎动的不同和胎动所能传递给你的信号。<pstyle="text-align:cent
为什么分娩时顺转剖的人越来越多? 这四个原因, 孕妇要注意
人们把顺产到一半,最后不得不选择剖腹产的产妇叫做吃全餐。这类产妇不但经历了顺产的阵痛,又要忍受手术的痛苦,这是所有产妇都不愿意遇到的。但是根据调成顺转剖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根据采样统计发现近几年随着顺产的提倡,但是剖腹产的人数依然没有下降,主要是顺转剖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全球范围内剖腹产上升了10%左右,亚洲上升了6%。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产妇最终不得不放弃顺产呢?<imgsrc="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18/b66813cdf93c79f23aebeeb3fa71a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