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导致肾功能损害的动物、植物和矿物质中,草药高达30余种。如益母草、麻黄、北豆根等,导致肝功损害的中药有20余种,如川楝子、黄药子、生首乌等。如此多的中草药可致肝肾功能损害,给中医临床疾病的诊疗带来许多困惑。面对这个问题,结合我多年的临床用药经验谈谈理解和认识。
中草药并非无毒 关键在剂量
在大多数普通人眼中,应用中草药治疗疾病属于绿色疗法,取之天然,即使长期应用也不会产生明显毒性。但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中草药也有一定毒性,有些中草药毒性还非常明显。
一直被称为中药上品的何首乌(补肝肾、补血、乌发),目前临床应用很慎重,用药剂量不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剂量,用药时间也不超过两周。如果超剂量、时间应用,就会导致肝脏功能损害。临床表现身体疲乏、食欲不振、巩膜黄染等,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发展为重症药物性肝炎,威胁生命。
川楝子(舒肝、行气止痛)常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等治疗,但长期和超剂量应用就会谷丙转氨酶升高(中毒性肝炎)。有些中草药不但具有肝脏毒性,也具有肾脏毒性,如补骨脂、川楝子、山豆根等。具有泄火利水、通利血脉的关木通,因为含有马兜铃酸会导致严重的肾功能损害,而被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木防己(行水,泻下焦湿热)也被证实有严重的肾功能损害;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等常用中草药的不当使用,也会导致肾功能损害。除中草药单药外,一些中成药如“龙胆泻肝丸(关木通的肾功能损害)”、“克银丸”和“复方青黛丸”(土茯苓、青黛的肝功能损害)等也不能长期服用。因此,中草药无毒、无副作用的传统理念也面临挑战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