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梦回的大唐
那么,他们怎么过春节
他们到底放几天假?
他们吃些什么?
他们喝酒吗?有什么讲究和方式?
今天
一起来看大唐长安人怎么过春节
唐人春节也有“黄金周”
唐朝,还没有“春节”一说。大年初一,唐时叫做“元旦”、“元日”或“元正”等。当时就有“黄金周”:唐玄宗《假宁令》——“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
一共七天,是除夕及之前三天,和初一(即元日)、初二、初三。五十三岁的白居易,当时写给同僚:“共知欲老流年急,且喜新正假日频。”
话说唐朝假期多,所以白居易才有“假日频”之说。据史料,元旦之后,唐人假期接踵而至的还有正月初七的人日,正月十五的上元节。还有依常例,官员及其下属每十天便有一日休息的旬假了。白居易感慨:“闻健此时本醉,偷闲何处共寻春。”作者的闲适生活与喜悦心情,可感受一二。
作为一年最隆重的春节,宫廷更是一派肃穆而忙碌的景象。元日,认为是“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三元,在古人的时间序列中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
“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描述众官员拂晓之时,已按品阶方位列队等候,烛火通明。唐代礼部规定,元日大朝会在太极殿举行(后在大明宫含元殿)。皇帝衮冕临轩,皇后、百官、朝集使以及皇亲国戚都着朝服一同参加。
|敦煌本张敖《新集吉凶书仪》中的贺正冬启|
四方恭贺的诸多礼仪,凸显皇权的至高无上,以及中央对地方所拥有的控制权力。李世民《正日临朝》中写道:“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天子的雄心与骄傲,跃然纸上。
大家见面互相说“万岁”
初一早,唐人喜欢在院里竖起长长竹木竿,竿顶飘悬着纸或布做的长条型旗子。风来抖动,称为“幡子”。这种风俗传到日本,演变成“鲤鱼飘”。
有意思的是,唐朝新年元日与冬至两个节日,常常并列而言。公元八三八年,日本圆仁和尚前往长安,路经扬州,记述当时冬至“此节总并与本国正月一日之节同也……皆有贺节之辞”。冬至与元日节俗相同,无论贵贱,官员或百姓都遵礼相见拜贺。
贺节之辞,是指人们道路相逢见面时的节日说辞。他初到扬州这一年除夕,只见“道俗共烧纸钱,俗家后夜烧竹与爆,声道‘万岁’”。
子时一到,街上钟鼓齐鸣,辞旧迎新。在家里“守岁”人们纷纷起身,晚辈给长辈行礼,奴仆给主人叩头,大家要说一些吉祥话。唐朝口语资料流传下来的不多。据敦煌出土的文书吉祥话大致是: “福延新日,庆寿无疆”等。
白居易写“逢迎拜跪迟”,圆仁记录应指“右膝着地,说贺节之词”——逢人拜年,右膝下跪。吃不消的白居易,发出“不因时节日,岂觉此身衰”感慨。
唐人喜欢大家族聚居,若辈分高老人在,除其直系儿孙外,可能连已成家的弟弟、侄儿、出嫁的妹妹、外甥皆团圆守岁。白居易曾写:“弟妹妻孥小侄甥,娇痴弄我助欢情。”
其实,火药鞭炮在北宋才有记载,唐朝只有“爆竹”或称“爆竿”。子时,拿出准备好的爆竹:因竹节中有空气,被火烧爆的时会噼里啪啦地响。
唐朝人除夕和元旦这两天,一般不往家外倒垃圾,说是会流失家产。若有用坏的扫帚之类,在子时到来之际扔进院里“庭燎”大火堆,即可“令人仓库不虚”。穿破的鞋子,要在院子里挖坑埋掉,家里会出“印绶之子(当大官的儿子)”。
我是长辈我来喝“三杯”
我们的春节,走亲访友家家备有茶点。千年前,唐人早已如此。敦煌文书记录,就有“岁日赏屠苏酒、五辛盘、假花果,胶牙饧”。
唐人要喝两种酒:一是“屠苏酒”,一是“椒柏酒”。“屠苏”,本是一种中药剂,由大黄、桔梗、乌头等七种药材混合制成。因用药八品,也称八神散。所以,喝这种酒的目的,是“驱邪解毒延年益寿”。
|长安南里王村唐墓壁画中的唐人宴饮图|
唐人韩鄂的《四时纂要》是这样说的:“从少起至大,逐人各饮少许,则一家无病。”唐人喝酒,要从全家最小的孩子开始先喝。
白居易元日诗中有“岁酒先拈辞不得,被君推作少年人”之说。可见饮酒以年齿幼长为序。从少到老一轮下来,年长居末尾者则连饮三杯,以示安慰,称之为“蓝尾”。意思是年岁最长,当仁不让地成为最末一人,连饮三杯。
这些,在同时期日本也可以见到其踪迹,据说嵯峨天皇弘仁二年(公元811年)已有记载,宫廷内元日供御药事,即饮屠苏酒。
“五辛盘”,分别放着五种蔬菜,乃是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吃“五辛盘”,是为发散五脏郁气,预防时疫不闹病。
唐朝人过年也爱吃甜食:比较著名的有“胶牙饧”。饧,大致就是今天所说的“麦芽糖”,古人用大麦、小麦或者糯米制出来的甜品。
它比较粘软,甜度不如蜂蜜,也不如现在常用的蔗糖。在唐朝,甘蔗制糖法刚从国外传入不久,蔗糖(当时也叫“石蜜”)还很不普及,一般百姓见不到。所以,麦芽糖已经算是贵重的美味食品了。
饺子在唐已出现:用面皮捏成半月形裹着馅,大锅里水煮熟捞出,食用时佐以醋和蒜。不过,唐朝叫做“汤中牢丸”——吃时带汤,汤中撒芫荽等。
“佛教第二故乡”的平安祈福
长安,是“佛教第二故乡”。圆仁和尚大唐之行的记载里,唐人新年有许多与佛教相关的场景。
公元八四二年正月一日,他在长安见“家家立竹杆悬幡子,新岁祈长命,诸寺开俗讲。”俗讲,是以通俗讲唱形式,吸引士庶,传播佛经奥义。新年里开讲的有《华严经》、《法华经》等。会昌寺法师文溆,被认为当时长安城中俗讲第一人。
新年假日里,人们入寺听俗讲。在大德们吟哦的经声中,感受到九天佛国的无上美好,惊叹行善积德的诸多神迹。
唐人新年中用幡来祈求长命百岁,这种唐幡在奈良正仓有藏。敦煌莫高窟就曾出土“发愿幡”,上有墨书,是人祈求眼疾痊愈发愿所造。
说到正仓院,它建于公元750年,正值唐朝盛世。至今,仍藏有三百余件唐朝时的文物,包括书圣王羲之等人的书法及诸多礼乐器和佛经。在保存至今的唐幡上,夹缬的花样依然清晰,颜色还很鲜明,丝缕间闪耀着的光泽。
新春,是四季轮回中的起点
唐人欢乐的年宴上,屠苏酒饮下的
是对时间延续的美好期盼
肃穆的元日朝会,是国家的新年祈福
来源:西安城记、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