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的山海关战役,可以说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战。大顺,明朝和清朝三大势力,最精锐部队都聚会在这个狭小的战场上。
在松锦大战结束以后,皇太极说:“明所恃者惟祖大寿之兵,并锦州、松山之兵,及洪承畴所领各省援兵耳,今皆败亡已尽,即有召募新兵,亦仅可充数,安能拒战?”实际上,就是说,明朝已经没有军事实力,灭亡只是时间问题。此时的吴三桂所属关宁军,虽然只有3.5万军队,但是经过紧张扩军,把部队扩大到了5万人。精锐力量是数千蒙古骑兵。其实早在,大顺军在4月攻破北京的时候,多尔衮就已经下令召集军队。
当时在沈阳的朝鲜使臣说::“顷日九王(指多尔衮)闻中国本坐空虚,数日之内,急聚兵马而行。男丁七十以下,十岁以上,无不从军。成败之判,在此一举。”在四月初九日,多尔衮就统帅,统领满洲、蒙古兵三之二及汉军恭顺等三王、续顺公兵,声炮起行”。动员兵力之多连清方人士也说“前后兴师,未有如今日之大举。”满清出动的军队大约为8万人。
而李自成,刘宗敏也率领精锐部队近10万人参战,号称30万。吴三桂的关宁军则有5万,可以说当时,中国最精锐善战的20多万大军都集结在了山海关一线。在4月21日战斗爆发以后,吴三桂的关宁军有阻挡不住的趋势。大顺军主力其实也有大批投降的明朝边军精锐力量。战斗力不差于已经充水的关宁军。而李自成首先投入战斗打击吴三桂的部队,也是白广恩,唐通的2万投诚明朝边军精锐。
白广恩和唐通的部队也有大量火器可以有效压制吴三桂。但是清军一入关第一个就打掉了白广恩和唐通的部队。战斗的转折点是4月22日,大顺军在山海关外摆出一字长蛇阵,主力主要是长矛步兵和弓弩手。而大顺军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则在后面随同李自成在一起。
吴三桂军队在右翼,主要也是大量长矛步兵,火门枪手和小炮部队的混合编制,后面则是数千蒙古骑兵。清军则全部都是骑兵,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在山海关实际参加战斗的清军,全部都是临时急行军赶来的骑兵,清军步炮兵并没有进入战场。
就在大顺军与吴三桂首先爆发战斗,双方的步兵和骑兵,都开始了血腥的白刃近战的时候。清军乘着大风扬尘。2万八旗军万马奔腾,一下子就冲进大顺军主力阵营,一轮轮骑射,彻底冲散了大顺军。战斗基本上就是一瞬间,大顺军就发生了总崩溃,刘宗敏也负伤后撤。
这个战斗确实没有什么可说的,就是一个冲锋就结束,大顺军战死数万人,而对手损失轻微。而且这次冲锋,导致了大顺军的士气一下子跌落到了冰点。随后大顺军退回北京以后,带上留守部队向西撤退。清军先头部队在庆都追上大顺军,大败大顺军,斩杀主将谷英,随后在真定再次与大顺军爆发大战,再次获胜。大顺军在直隶已经无法立足直接退入山西,追击的清军也在5月12日返回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