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亡有很多原因,除了秦二世暴政及虚耗民力的长城等大型国防工程这些一眼可见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我们都没有注意,那就是秦始皇对百越的用兵。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皇帝令“尉”屠雎带领五十万大军兵分五路攻击岭南,先后打败了西瓯人(浙江的百越)、闽越人(福建的百越)与南越人(广东的百越),但是当和西瓯人(广西、越南的百越)打的时候出问题了,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这一仗秦军打的十分艰苦,长达三年不解甲,不弛弩。先是小胜,还杀死了西瓯族的首领“译吁宋”,但是接下来西瓯人跟秦军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他们躲进深山老林之中,凭着地利不断袭扰秦军,尉屠雎莫之奈何。终于有一夜,秦军遭到了西瓯人的伏击,大败,主将屠睢战死,秦兵伏尸流血牺牲数十万人。
现在问题来了,蒙恬三十万就打败了强悍的匈奴,尉屠雎足足五十万大军,为何被一支小小的西瓯搞成了这副德性?难道是统帅太蠢了吗?不见得。屠雎这个人是什么来头史书没有详载,我们不清楚,但看他能接替一代名将王翦的位子率领半个国家的兵力南征,相信其即使比不过蒙恬,也绝不会是个无能之辈。那么到底是为什么战无不胜的秦军来到岭南,就变的老吃败仗了呢?我想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蒙恬北伐是收复赵国的故土,当地边民既痛恨匈奴的劫掠,自然会站在秦军这边儿,这叫有有群众基础,战争就好打。而尉屠雎南征的是南蛮未开化地,对于那里的越人来说,秦军是侵略者,所以他们要不惜一切代价,顽强抵抗。因此同样是拓疆,蒙恬与尉屠雎发动的战争性质不同,结果自然迥异。
第二:地方气候不同。蒙恬北伐的是河套地区,那里的气候条件与关中差不太多,士兵们比较适应。而尉屠雎南征的百越地区是南方蛮荒之地,那里气候懊热,地势卑湿,山岭丛杂,瘴雾极重,蛇虫又多。秦军一到其地,不服水土。或为瘟疫瘴气所侵,或为猛兽毒虫所害,往往死亡。再加上当地越人仗着熟悉地形,不断的偷袭秦军。久而久之,秦军士气日渐低落,大败也就无法避免了。
当然,秦军毕竟人多,在死了足够的多的人后,秦始皇终于平定了百越地区,分别置为桂林(约为今广西省)、象郡(约为今越南中北部)、南海(约为今广东省)三郡。至此,秦帝国的疆土东到大海,西涉流沙,南及五岭,北过大夏,国土总面积超过347万平方公里,比上世纪(前四)横跨欧亚非的的亚历山大帝国还大。是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可惜夺秦之鹿的西汉初年国力十分疲弱,国土一度锐减至214万平方公里,后来若不是汉武帝争气又将地盘打了回来,五胡乱华可能提前爆发。
然而,为了征服百越,帝国为此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这个代价,直接加快了大秦覆灭的脚步。如果说派蒙恬修长城筑直道对帝国的安危与发展还属必要之举,那么征服百越绝对是秦始皇毕生以来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
第一:征服百越不是当务之急。匈奴潜力雄厚,又占据了帝国的命根子河套地区,所以必须将他们赶走,不能让他们从容壮大。然而百越又何必这么急着去摆平它呢?自古以来,百越从来就不是华夏王朝的心腹之患,因为它既称百越,自然部族甚多,且不相统属,一盘散沙,根本威胁不了中原政权的统治,所以楚国在最强大的时候,也只是开发到浙江湖南地区,并没有接着往南打。汉朝也是养精蓄锐近百年,直到汉武帝最强大的时候,才在公元前109年彻底平服了百越。秦始皇又何必要那么急呢?饭要一口口吃,仗要一代代打,什么都得讲个平衡。修长城筑直道已经耗费了不少国力民力财力了,帝国至少需要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人口物力的繁衍,才能继续下一步的拓疆计划。所以秦始皇最正确的做法,是把征服百越的事情,留给子孙后代去做,可他非要在自己这一辈子把所有事情都做完,这能不出乱子吗?有些事情不是不能做,而是不到时候做,做了不一定付得起那样的代价。秦始皇最大的缺点,就是好大喜功,好高骛远,什么事情都要毕其功于一役,丝毫不怕撑死自己。唉,人有的时候进取心太强也不好呀,要有自知之明,要懂知足常乐,要有追求但不强求,这才是真正好的人生态度。所谓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了。
图:西汉初年地图
第二:征服百越是自残式的自损实力。为了统治与开发新征服的百越地区,帝国五十万大军全部驻扎在象郡、桂林郡、南海郡三郡。然而这些地区土地贫瘠,农业发展十分落后,五十万南军根本无法像蒙恬北军那样大规模屯田,所以只能靠修一条灵渠从巴蜀与汉中调粮,结果几年下来,五十万人几乎耗尽了天府之国的粮仓,这直接导致了军队的供应水平下降。砍人头得到的爵位再也无法得到相应的优厚待遇,恶性循环之下,百年来使秦军保持高昂斗志的军功爵制度几近崩溃。一旦天下大乱,秦军则大量逃亡、甚至反叛,结果就是帝国瞬间分崩离析。
第三,征服百越的是秦始皇平生做的最吃亏的一笔买卖——五十万大军全赔了。秦始皇一共向外派出了八十万大军,北方三十万,南方五十万,这几乎是帝国的全部主力。这北方三十万军,自直道而行,五日之内就可赶到咸阳救援。然而南方五十万军,僻在南荒,交通不便,关中一旦有险,数月亦救之不及。事实上,当人民起义爆发,天下大乱的时候,南方五十万大军一兵一卒都没有去救秦,当时的南军统帅南海尉赵佗,干脆就尽诛各郡秦吏,据险自守,不但眼瞅着帝国灭亡不管,反而拥兵自重,自立为南越王了!
图:广东省博物馆巨幅油画 《和辑百越》,形象记录了公元前204年,赵佗建立南越国的史实。
我们可以想想,如果帝国平添上这五十万精锐大军,还会那么快灭亡吗?无限遐想空间啊!
或许,秦之亡,是因为秦始皇和他的臣子们太急功近利吧,然而,他们毕竟做了许多亘古未有、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些大事,几乎比此后两千年大多数帝王将相们所做的总和还要多。在中国历史上,秦文化是独一无二的。秦人功利实用,满怀开拓与进取精神,他们崇拜规则与秩序,相信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或许,这种文化传统在造就了一个强盛帝国的同时也埋下了覆灭的种子。但不管怎样,他们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文明,他们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无数宝贵遗产,暴政就暴政吧,至少比某些碌碌无为的昏君昏臣,一辈子啥正经事儿都没干出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