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贞观年间,出了一个著名的大德高僧玄奘法师。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回国之后在大慈恩寺翻译佛经。玄奘法师的徒弟们,把法师的事迹写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里说的徒弟不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而是唐僧在正史上的徒弟慧立法师和彦悰法师等大德高僧。
隋唐时期,处在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度的衔接阶段,还是一个身份制社会。那个时候的人报名,一般是报祖宗三代的官位和名讳。慧立法师和彦悰法师等高僧为玄奘法师撰写《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照例要报玄奘法师祖宗三代的名讳和官位。
按照《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记载,唐僧的爸爸不是《西游记》里的海州状元陈光蕊,而是隋朝的才子陈慧。陈慧博览经典,但是无心仕途,所以终身不曾入仕。玄奘法师的爷爷名叫陈康,是北齐的国子博士。玄奘法师的曾祖父名叫陈钦,是北魏的上党太守。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还特别介绍,说玄奘法师是汉朝太丘长陈仲弓的后代。陈仲弓何许人也?玄奘法师为何要特别强调是他的后代呢?
成语“梁上君子”,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就陈仲弓有关。话说汉朝的时候,有个出身微寒的饱学之士,被朝廷任命为太丘长。这个人名叫陈寔,又名陈实,字仲躬,又字仲弓。陈仲弓的字号,远比大名陈寔知名度高,所以后世之人一般叫他为陈仲弓。
图为著名影视明星黄晓明饰演的玄奘剧照,感谢原作者黄晓明先生。
陈仲弓在当太丘长的时候,有一天家里进来一个小偷,小偷躲在陈家的房梁之上。陈仲弓知道以后,把孩子叫在一块,对孩子们说:“做人要时刻勉励自己,不能犯小错误。一些误入歧途的人,本性并不一定是坏的。他们往往就是因为不注意细节的修养,才会自甘堕落。比如我们家房梁上那位君子,就是这样的人。”
这件事情,出自正史《后汉书》。最后的结果,是小偷下来认错。陈仲弓知道小偷是由于天灾歉收,家中无米下锅,迫不得已才走上了盗窃之路。陈仲弓没有得理不饶人,而是给了小偷一笔钱,帮助小偷渡过难关,并且让小偷改过自新。小偷从此洗心革面,再也没有干过偷窃的事情。这件事情过后,太丘县在陈仲弓治理期间,再也没有发生过盗窃案。
“梁上君子”事件,成了古代"以德服人"的典范。陈仲弓一辈子以德服人,他的官位虽然不高,但是德行为世人传颂。陈仲躬去世于中平四年,也就是公元187年。陈仲躬去世之后,朝廷给他一个美谥“文范先生”。大将军何进派使者吊唁陈仲躬,附近的民众有四万多人参加了陈仲躬的葬礼。
图为陈寔雕像,感谢原作者
一说到著名的杀猪大将军何进,大家就知道三国乱世要来了。三国乱世之中,陈仲躬的子孙异军突起,成了高门令族颍川陈氏。曹魏要取代汉朝的时候,颍川陈氏第三代代表人物陈群,就提出了影响中国历史数百年的“九品中正制”。
从东汉末年到隋唐时期,颍川陈氏人才辈出,最厉害的人物,就是南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陈霸先一介小吏出身,南征北战建立了赫赫战功。陈霸先的实力越来越强,晚年干脆就登基称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姓氏为国号的朝代。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朝代,国号一般不会以天子姓氏命名。比如说李世民家族建立的唐朝,刘邦家族建立的汉朝,国号和天子姓氏,就是截然不同的。陈霸先敢为天下先,用姓氏来当国号,确实是霸气侧漏。
本文史料来源截图,典出《陈书.高祖本纪》,感谢原作者姚思廉老前辈。
陈霸先只当了三年皇帝,就驾崩了。南陈的帝位,总共传了五代,高祖武皇帝陈霸先,世祖文皇帝陈蒨,废帝陈宗伯,高宗宣皇帝陈顼,后主炀皇帝陈叔宝。废帝陈宗伯的帝号,有很多人不承认。陈叔宝是历史上著名的亡国之君,他的帝号成了历史的笑柄。南陈的帝位,可以说传了五代,也可以说是传了四代。要把这个这个话题扯清楚,就要长篇大论了,今天就不讨论这个话题了。
南陈虽然被隋文帝灭了,但是颍川陈氏依然是隋唐时期的高门令族。唐朝的时候,陈氏家族出了三位宰相,分别是陈叔达、陈希烈、陈夷行。陈叔达是唐朝初年著名的宰相,他在李渊的武德朝是宰相,在李世民的贞观朝还是宰相。
隋唐之际的时候,中国是身份制设社会。干什么都要讲究出身。那个时候的人,报名字都要报五代。从高祖父的功名开始报,一直报到本人的功名。玄奘法师虽然是出家人,但是在那个身份制社会里也不能免俗,依然要报尘世中俗家门望。
图为著名影视明星汤镇业饰演的隋文帝剧照,感谢原作者汤镇业先生。
玄奘法师的俗家,出自太丘长陈仲公之后,家族里面出了五位皇帝。这样的门望,给玄奘法师的修行,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俗世的门望,给玄奘法师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教养。玄奘法师出身书香门第,让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法师小时候,他的爸爸陈慧就经常引经据典教育他。有一次,陈慧给玄奘法师讲了“曾子避席”的故事。年仅八岁的玄奘法师,听到了小曾子避席听老师孔子讲课,也站起来听父亲讲课。小玄奘对父亲说道:“曾子避席听老师讲课,孩儿今天敬聆父亲慈训,哪有坐下听课的道理啊?”
本文史料来源截图,典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感谢原作者慧立法师和彦悰法师等大德高僧。
陈慧精通经典,他要求儿子“非雅正之籍不观,非圣哲之风不习”。在陈慧的悉心教导之下,玄奘法师小时候就养成了知书达理的好习惯。
陈家的门望,还让玄奘法师有了出家的机会。隋唐时期,僧人不承担朝廷的税负徭役,朝廷对出家人的数量严格控制。隋炀帝时期,下诏在洛阳剃度二十七位僧人出家。出家的名额只有二十七个,想出家的人却有几百人,只能通过考试竞争出家资格了。
参加考试有年龄限制,那个时候的玄奘法师,年纪还达不到报名考试的要求,只能站在考场之外观望。负责此次考试的郑善果看到了观望的小玄奘,就问曰:“子为谁家?”
隋唐时期,问人先问门望,郑善果这样的问话,是当时的标准程序。小玄奘马上就把五代人功名报出来,并且把先祖陈仲躬的名号也报出来了。郑善果知道玄奘法师乃是高门令族颍川陈氏之后,就跟小玄奘交谈起来。郑善果发现小玄奘谈吐不凡,料定他将来必成“释门伟器”,就破格录取了小玄奘,让他得以剃度出家。
颍川陈氏的金字招牌,和文范先生的名气,对小玄奘出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大家不妨想想,如果小玄奘没有那么高贵的出身,而是小门小户出身,郑善果还会与小玄奘攀谈吗?郑善果不与小玄奘攀谈,他能发现小玄奘天资聪慧吗?
隋唐时期,就是这么一个身份制社会。那个时候的人,不管干什么都要拼出身。出身好的人,干什么都是事半功倍。出身不好的,累死累活也不如别人家的门望加持。
参考书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陈书.高祖本纪》《后汉书》《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