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二娘和武松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就备受争议,有的人认为两个人是江湖义气姐弟之情,有的是认为两个人是不打不相识,情深意切,男女之情。
持不同看法的人都有不同的理由,且都是通过他们生活的一些片段和猜测作为证明自己看法正确的凭证。于是,很多同样的事情被分割,来作为证明两种不同的观点。
最终的结果是谁都说服不了谁,两方面就在无休止的争论中延续。
其实,孙二娘和武松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瓜众只是一种猜测,并非是真的了解。只有他们最为亲密的人,尤其是枕边人,才能最了解。武松一生未婚,没有枕边人,孙二娘嫁给了张青,枕边人就是张青了。
这样,说话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张青。张青的话最有分量。
张青跟孙二娘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是被孙二娘的老爹收养,最后教给张青本事,并将孙二娘嫁给了张青。孙二娘的老爹作为一个老江湖,能把女儿嫁给张青,从心底里是看好张青的。
而张青也确实对得起孙二娘,一直都表现得很男子汉。他时时处处事事让着孙二娘,从来不跟孙二娘争高下,发生争执的时候,全都是认输结束。
这不能说是张青窝囊,而是张青从内心深爱着孙二娘。他知道一个男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做什么才是最为重要的。他不是贪恋安乐窝的男人,在离开十字坡之前,孙二娘在店中搭理,张青经常外出。两个人的家庭也就是一个男主外、女主内的格局。
以后,是张青介绍孙二娘和武松两个人认识的。在他的眼中,武松是自己的兄弟,孙二娘是自己的妻子。那么两个人就是叔嫂的关系,三个人相处自然应该以自己为核心,这不是张青的小气,而是一个正常的伦理关系。
但事情就出在孙二娘身上,因为她跟武松相似的身世和人生经历,让她把武松当成了自己的亲弟弟看待。所以,出于那种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心态,她对武松的关心达到了没有隔阂,没有私心,没有距离的地步。
以至于张青都有些不能接受了。
如果武松是孙二娘的亲弟弟,孙二娘对武松的那些关爱举动,张青不但理解,也会支持。但偏偏两个人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弟。在这种情况下,孙二娘对武松的那份关爱举动,张青就有些不能接受了。
一方面是自己作为夫君的那种独占欲,一种是看着两个人的亲密劲儿,自己的心理酸酸的,那是一种男女之间由于嫉妒和深爱,产生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狭隘的嫉妒心。
这种事情,如果设身处地地站在孙二娘的角度和一个普通贱女人的角度来看,又是没问题的。姐姐对弟弟哪有那么多的客套,一颗真心不加掩饰,跟对自己的丈夫,总有区别的,大都是敬重或依靠的成分夹杂,丈夫无条件的理解自己才对的。
所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态,才出现了孙二娘要去孟州城看望武松,而张青阻拦,最后出现孙二娘要拔刀杀了张青的举动。其实,这恰恰就是这种复杂关系的体现,并非说明两个人不一条心了。孙二娘要杀张青,也不过是一种表现自己态度的手段, 并非是要实施的冲动。
最终,张青也再次体现出一个男子汉的姿态,让步了,不是怕了。
最后,征剿方腊的时候武松、孙二娘和张青三个人去偷解珍解宝的尸体。张青要单独爬上山去,明明预感到自己要死,却留下孙二娘和武松在后面。再一次体现出张青对孙二娘的关心,体现出一个丈夫的宽怀。并问武松跟他是不是过命的交情,当武松回答是之后,他看看孙二娘没话了,言外之意……
最后那句话依然是对孙二娘最后的关爱,是对两个人关系的认可,也是对武松的一个无声的交代、托付。如果孙二娘跟武松之间真有什么不正当的关系,张青不会那样关心孙二娘,也不会明知自己要死,还要让两个人在一起,也不会说最后一句话。如果两个人真有什么不清白的关系,那根本不用交代和托付的!
也就是说,孙二娘和武松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清清白白,是一种不是亲情胜过亲情的江湖义气姐弟情。